对于唐十三的做法,庆忌没有好的词汇来形容,就三个字,不要脸。毕竟谁人被骂还能这般嬉皮笑脸的说话?唐十三为第一人。
庆忌环顾四周,半晌后,终于看到曹云站在远处角落里,笑着朝他挥手。庆忌只是微微点头,没有过大的肢体语言,他相信曹云能看的见。
“经过骑术的比拼,诸位夫子的打分,五百人剩下三百人,所以接下来十人一组,每人十支羽箭,七支正中靶心才算及格,否则便是淘汰,都明白了吗?”杨康再次宣布规则。
武试比拼多少有些残酷,这是庆忌的感觉。其实文试与武试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一个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知晓,而另一个现场便能看出优胜劣汰,倒也迅速。
“这次有什么规则漏洞没有”
由于庆忌上一轮的逆天表现,唐十三对于这个刚认识的朋友佩服至极,立马就来寻求妙招,以求通过射箭这一考核。
面对唐十三的询问,庆忌无奈摇头,说道:“射箭不比骑马,完全靠自身技术,妙招什么的么有,凭借自身努力吧”
“”
————
高台这边。
陈对坐正身子,饶有兴致的看着即将开始的比试,这位大泉公主对庆忌的兴趣越发深厚,很想知道这个少年接下来会有什么惊人的表现。
每年大泉学宫初试最不缺乏的便是人才,可像这样让陈对眼前一亮的,庆忌独一个。
“坊间传闻,此子不是从山野而来吗?怎的会这么多?”陈对问道。
“公主自己都讲了,坊间传闻,天下万般,谣言不可轻信”华正笑着回应。
陈对点了点头,昔年学宫武试所出,皆是人才。陈对比起自己那些重视文试的兄长,更重视武夫的培养。文可治国,但武可卫国。如今大泉的形势愈发朝着文试的方向倾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局面也是扩大不少,百姓思想固化,认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其实不然。武力,才是基础。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纵使你是治国能手,也救不了国家被灭亡的结局。好在这些年父皇崇尚武举,若不是此,大泉兵备实力恐怕要降上几分。
“华夫子觉得这个庆忌有没有当将帅之才?”
华正看了眼即将入场的第一组,摇摇头。
“没有?”
“是不知”华正说道:“带兵打仗这事儿绝非儿戏,将帅才能之人少之又少,否则我们大泉开国数百年,有能的将帅十个指头便已经数来,凭借一场骑射比试,看不出是否有那将帅之才,如果硬要添上头衔,老夫觉得,先锋头衔足以,将帅嘛,得看日后,昔年纸上谈兵一事儿公主也是熟知,武将职位,当真不敢乱任职”
陈对如何不知?纸上谈兵这事儿让父皇很是震怒。
据说是上一次王朝争霸,先帝犹在,用人不当,黄齿小儿晁军担任左军统帅,此人熟读兵法,一张能口,外加三寸不烂之舌,行军打仗何为那是说的头头是道,可后来上了战场,固守书籍上所说之物,连连败仗而不自知,最后在大泉与大隋边境之处的长云谷,教得大隋老将江淮一举歼灭,十万左军皆数坑杀,大泉实力瞬间降至谷底,面临灭国之危险。举国皆危,父皇当时作为长靖王,率领右军迎敌,可谓是难上加难。最后一儒生请缨披甲上阵,以三千精锐,解右军之围,与大军合并,行无上兵法,着神之一手,布下“七十二诛仙”大阵,与大隋鏖战,此战打了七天七夜,二十万右军硬是以此奇妙阵法与大隋四十万精锐打了个不相上下,以五万损伤,歼敌十万,打的大隋慌乱撤军,大泉危机解除,史称“诛仙”。此儒生不是他人,正是当今礼部尚书,庆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