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眼中闪过赞叹的神色,笑道:“还是主上高明,事情的确如此。据我所知,自从吕布军和同盟军交手后,贾诩的大名就开始在董卓军中传播,人人均知贾诩是个可把同盟军玩弄于股掌之间,隐隐有长安第一智者的架势,李儒这心胸狭窄之辈当然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从很久前就开始整治张济,希望可通过这么做逼迫贾诩出头,这样就可借机对付贾诩,岂料这贾诩居然这么沉得住气,不管李儒怎么挑动,这个贾诩就是装傻,眼睁睁地看着张济被人骂和张绣的离家出走,他就是不置一词,好像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
太史慈点了一下头,这种结果很正常,贾诩本就是这样只爱自己的人,别人的死活他是不放在心上的,任何人都是他的利用工具。
看来今次在长安不仅要斗力,斗智更是精彩:贾诩、徐庶、李儒、陈登、荀彧、再加上自己和曹操,真是令人期待呢!
对了,还有一个王允,他怎么没有施展美人计呢?太史慈很想知道。
太史慈看向徐庶道:“元直,这三年来董卓如此肆虐长安,鱼肉百姓,难道就没有有志之士奋起反抗吗?”
徐庶苦笑道:“长安乃是董卓的天下,谁还敢对他怎样?”顿了一顿道:“不过也不是没有,司徒王允大概是一个。”
太史慈点头笑道:“若是有人敢打董卓的主意,那这个人也一定是王允。而且用的肯定是美人计。”
徐庶眼眉一挑道:“主上高明,正是如此。不过我们早就已经奉了主上之命,更按照主上的意思严密监视王允,在中原战事未结束前绝对不能令任何人威胁到董卓。”
旋即说起己方破坏王允计策的事情,原来被董卓劫持的这一行人才到长安不久,徐庶等人就发现了王允的异动,只是此时蔡邕因为当初立皇帝的事情已经无法和王允沟通,所以在万般无奈下,令人伪造书信给王允送去,在信中拆穿王允要干的事情,并且告诉他说敌人方面有贾诩在,他的计策肯定会失败云云。王允见到书信后大惊失色,自然停止了自己的行动。
其实这仅仅是太史慈一早就吩咐给徐庶的恐吓之言,若是贾诩可阻止这件事情的话,历史上王允的计谋就不会成功了。
徐庶看向太史慈佩服道:“主上神机妙算徐庶多有耳闻,只是不知道主上是怎么知道王允会对董卓下手的?”
太史慈心中叫苦,总不能说是历史书上这么写的吧?表面则从容道:“这事情很好猜的,当年曹孟德去刺杀董卓,那把七星刀就是王允的家中之物,没有王允的同意,曹操哪里来的这把刀?”徐庶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却没有问太史慈到底是如何知道这件连董卓都不知道的机密的事情,当然以为这又是青州的情报机关的功劳。
许褚在一旁嘀咕道:“就是这个命令让我郁闷了三年,董卓只不过是国贼一个,死不足惜,杀掉他又能怎样?难道主上怕局面难以收拾吗?即便董卓身死,以我青州青州的实力,想要扫平关中又有何难?”赵云等人在旁摇头失笑,看来三年下来,这许褚没有分毫改变。
太史慈与徐庶相视一笑,太史慈笑道:“仲康好豪气,问题是我们青州真的有仲康说的那般无敌吗?”
徐庶接口道:“三年前,我青州正规军只有七万,而且外有袁绍、陶谦、公孙瓒、韩馥之患,内有平原豪门之忧,更要全面改制,哪里有实力应付董卓一旦身死后所带来的混乱局面?”许褚被问得张口结舌,其实他并非不知道这些,只是这三年来的的平淡生活令这绝世猛将浑身有力却无处发泄,这种苦闷当然令其牢骚满腹,不过这却不是对太史慈,而是没有仗打,手痒痒的征兆而已。
太史慈沉声道:“还是元直知我,哼!董卓祸国殃民,我岂会放过他?只不过为了我青州的战略,不得不用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政策‘远交近攻’的故计罢了。不可否认,这计策在三年内起到极大的作用,人们的眼光只盯在了中原,却没有看到,如果关中不稳,将会给我们带来何等后果。”徐庶点头道:“的确如此,想要把持皇帝的人不在少数,若是我们与袁绍正在交战时,董卓死了,只怕关中会便宜别人也说不准。”太史慈点了点头道:“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想急都急不来,不过现在我们有了机会,仲康定要大显身手才行1许褚轰然应声。
徐庶看着太史慈笑道:“我早知主上看穿了这种后果,才会要我们留在长安,原来主上早知道王允会有异动,不过我看主上怕的应该不是王允才对,未知主上说的会趁虚而入这会是谁呢?”
太史慈摇摇头道:“这事情很难说,若是董卓身死,我看就连袁绍都有可能来劫持他一向都不承认的皇帝,毕竟和我青州作战失利后,袁绍需要的是落脚点,若是关中无人的话,袁绍占了关中又如何?承不承认皇帝还不在他的一句话?”
蔡邕乃是大学者,哪里懂得这些?只听了个目瞪口呆,此时闻言,忍不住道:“子义,你阻止的不是王允的行动吗?为何反倒说是为了防止别人趁虚而入?难道王允就没有能力控制局面吗?”
太史慈笑道:“当然!王允司徒目光毒辣深沉,的确是布局的高手,可惜王允的目光却太短浅,要除掉董卓不难,问题是除掉董卓后,董卓的手下到底如何清除?王允原本乃是蔡大人的好友,多年的情谊王允都是说不要就不要,更就何况对待自己的敌人?一旦董卓身死,王允一定会下命令对董卓的余党斩尽杀绝,西凉兵和并州兵虽然军纪极差,但是在走投无路下的反击却是极为恐怖的,王允能挡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