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嬴荡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秦惠王对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历史记载,秦武王嬴荡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不管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沆瀣一气等词汇,都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秦武王喜欢和他一样的人。所以秦武王在政期间,大力士乌获、任鄙、孟说等人都曾因为力大无比而被封高官。即位4年之后,即公元前307年,力大无比的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时不幸折断胫骨,不久便气绝身亡。
秦武王之死,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秦国而言,本来算不得大事。然而由于他没有子嗣,秦国因此陷入了政治的大混乱时期。
大乱之后,方能大治,而大凡大混乱之时,必然有一些人,枭雄也罢,英雄也好,不会甘于寂寞,会逐步浮出历史的水面。
就在秦国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时,以秦惠文王的发妻惠文后、秦武王的王后武王后以及武王的弟弟公子壮结成的政治集团和以芈八子(后来的宣太后)、魏冉为首的外戚势力开始了持续三年的夺位之战,决定秦国命运的另一场意外就在这一期间产生。
王室正统结成的集团,名正言顺,在政治上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魏冉也不是泛泛之辈,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担任重要职位,及至武王暴死,魏冉再次成为秦国国内最具备实际权力的人物。此时的魏冉,因为其姐姐的缘故,还得到了韩、赵两国的幕后支持。为了能够在政治上夺取主动地位,魏冉与芈八子决意拥立芈八子的大儿子、秦武王的异母弟弟嬴稷。
嬴稷早年被送往燕国做人质,秦武王死后被燕国人送回。燕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借助嬴稷,搞好燕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干涉秦国的内部事务。可惜他们没有料到,嬴稷竟然成了决定战国时期最终结局的关键人物。他在位时间长达56年,为秦国开疆拓土、打击东方六国的势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眼见嬴稷被迎立回国,惠文后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唇枪舌剑失去作用之后,逐渐演变为一场战争。如果按照当前的局势发展下去,惠文后等人最终夺取胜利,只是个时间早晚的事情。奈何这时候一个意外再次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他们的核心人物樗里疾临前变节,在激战正酣时,手中握有兵权的他却选择了沉默,其实是变相地站到了魏冉一方,这给占尽上风的惠文后集团以重击,形势急转直下。魏冉趁此大举进攻,惠文后集团就此寿终正寝,嬴稷顺利继位,是为著名的秦昭襄王。
惠文后等人虽然在夺权斗争中,最终失败,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从此韬光养晦,并在暗中企图东山再起。魏冉因为拥立秦昭襄王嬴稷有功,成了秦昭襄王的开国功臣,受到重用。他继续手握兵权,负责京师重地的安。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秦武王的同母弟弟公子壮,在其母惠文后和武王后等人拥戴下,擅自即位称君,史称“季君”。欲先斩后奏,在大事定矣之后,取代秦昭襄王。犯上作乱的公子壮、惠文后及相关的大臣、诸公子等人,都在魏冉的积极进攻下被剿灭,秦国再次进入了稳定发展得时期。
一场意外,使得秦武王一命呜呼;一场意外,让魏冉集团反败为胜;一场意外,使得芈八子成为宣太后,从此开始了宣太后和魏冉共同主持朝政的时代。看似一场意外,其实都在情理之中。从当时战国的局势看来,秦国对统一天下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虽然变乱突起,但是人心思治的秦国,不仅会很快重归稳定,而且还会不断强大。
这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