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没有管新兵招募中产生的猫腻----朱由崧认为现在一切为明年挡住清军进攻让步----但东林党人却似乎发现了机会,于是左都御史刘宗周、右都御史吴甡领衔,就义勇招募中的乱象向他们一直看不惯的阮大钺开炮了。
然而,在东林党人集体发难的前一天,奉朱由崧之命,内书房掌印兼提督内行厂的钱禄秘密拜会了马士英,向马士英通报了东林党人将集火阮大钺的消息;马士英随即紧急与阮大钺、刘孔昭等人会商,并连夜对参与倒卖义勇入选名额的人员进行了清理和转移。
1644年十月初一的朝会上,刘宗周、吴甡等东林党御史果然对阮大钺发起弹劾,已经基本收拾了手尾的阮大钺毫不示弱,公然表示绝无此事,一切纯属东林党方面捏造,乃是东林党党同伐异的又一表现。
马士英表面中立,然后以持重的名义要求朱由崧派人仔细清查,于是朱由崧便派吏部郎中李迟、御史孙道祥、锦衣卫北镇抚司某人及内行厂某人一起参与调查;但参与调查的4人中,有3人是秘密站在一起的,因此,经过十天的调查后,在孙道祥不同意的情况下,得出了都察院风闻有误的结论。
虽然朱由崧并没有因此怪罪风闻言事的都察院,但刘宗周自觉自愿的提出了辞呈,朱由崧挽留了两次,刘宗周坚持辞职,朱由崧便御准了。
刘宗周致仕后,朱由崧便任命吴甡继任左都御史,以原崇祯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出掌兵部----张缙彦原在北京投降了顺军,但后来潜逃回了河南老家,并纠集地方士绅反对顺军统治,因此适用半年内逃归者可赦免的条款,但其能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主要是朱由崧设立某种样板的考量,以及有把柄可拿捏的张缙彦必然成为事事听命的帝党的计算----并以原崇祯朝兵部尚书丁魁楚出任右都御史、调阮大钺为工部尚书、原工部尚书王应熊专任大学士。
见到阮大钺不但没有受罚,而且还升了尚书,黄道周、姜曰广、黄配玄等朝中东林党大臣便一气之下,也向朱由崧主动请辞了。
对于姜曰广、黄道周、黄配玄的辞呈,朱由崧一方面照批不误,另一方面又以大理巡抚左光先、应天府尹孙嘉绩等东林党党人继任之----之所以朱由崧会继任让大量东林党人留在朝中,一方面是为了削弱东林党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东林党人继续制衡马士英、阮大钺、刘孔昭等人的联盟。
对于朱由崧异论相搅、平衡朝局的手段,高弘图、王铎都看明白了,所以,两人的态度相继发生了转变,其中高弘图与王应熊一样转向中立,而王铎则逐步背离了东林党的小团体,向朱由崧靠拢,由此东林党在内阁中的力量也受到了削弱。
于是,为了确保东林党在内阁中有一定的话语权,朱由崧便于当年十月末,任命吴甡为东阁大学士,其左都御史的遗缺有丁魁楚继任,右都御史则由刚刚召回南京的河南总督田仰担任----田仰与刘孔昭的关系密切,因此他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可以视作朱由崧对马士英一派的补偿,也是可以视作在都察院内进一步掺沙子,削弱东林党声音的手段。
但吴甡出任东阁大学士后,朝中东阁大学士的数量就太多了,所以,朱由崧便晋马士英和高弘图为武英殿大学士,王铎为文渊阁大学士,并免去王铎礼部尚书的兼职,由原吏部左侍郎钱谦益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