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章、张萌桓、盛宣怀陪着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在台湾各地游历。 这不是一种礼节性的游历,而是实地考察台湾工矿企业现状。
周宪章特地挑选了台北、台中、彰化、花莲、台南等地,这些地方,有丰富的矿产,有的地方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工业雏形,周宪章放下身段,向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悉心请教,如何对台湾的基础工业进行布局。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则是有问必答。如今,伊藤博文反倒对台湾的工业化进程充满了兴趣,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在不远的将来,台湾的腾飞,将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重建,带来强大的动力——一个迅速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台湾,符合日本的利益!
盛宣怀是实业大家,对工矿企业极为精通,跟着周宪章一番实地考察后,心中大为吃惊——在大清国朝廷眼里,台湾不过是个远离大陆的荒蛮小岛,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对于大清国而言,可有可无,这个观点,也是促成朝廷决心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看来,大清国的统治者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仍然以农耕时代的观念来看待台湾,对于台湾蕴藏的巨大的矿业资源视而不见!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失误。
台湾拥有蕴藏丰富的煤矿、金矿、铜矿、砂铁矿,其中,煤矿蕴藏量尤为丰富,矿区几乎遍及台湾北部,不仅可以自给,一旦开发得当,还可以出口。台湾地处亚洲南海海上要道,各国商船的必经之路上,船只需要在台湾补充燃料,仅仅煤矿一项,就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
台湾的铁矿相对比较贫瘠,但是,也足以自给。只要有炼钢厂,就能够生产出供给台湾的钢铁,从而为台湾的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蕴含丰富的金银,可以为台湾带来巨大的财富。
而台湾的森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台南、彰化、台北、基隆等地的港口都是天然良港,可以为过往台湾海峡的船只提供燃煤、食品、淡水补充,这将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更为有利的是,台湾扼守在日本商船的必经之路上,作为亚洲唯一的近代化工业大国,日本的船只必须依赖这条水道,也就是说,日本的经济,必须依赖台湾!
难怪,甲午战争中,日本强烈要求大清国割让台湾!
周宪章拥有了台湾,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可以成为东海和南海上的霸主!
盛宣怀大为感慨,大清国朝廷上的那些王公大臣们都瞎了眼,把一座宝岛当成了废品。幸好,这座岛屿没有让日本人占了去。盛宣怀不由得对周宪章更为敬佩。
一番考察游历下来,伊藤博文和神尾广臣知无不言,在两人的指点下,周宪章对台?对台湾的工业前景,基本上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有了底气。不过,伊藤博文告诉周宪章,现代工业是一个巨大的体系,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制造加工、后勤保障必须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初,台湾巡抚刘铭传曾经试图在台湾开办官办企业,最终都是以亏本而告终,台湾的近代工业始终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进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所兴办的企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协调互补,最终,都只能是自生自灭。
在伊藤博文看来,台湾有着丰富的资源,具备了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先决条件,但是,要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却是难于上青天!
台湾要想从一个农耕渔猎社会,一步跨入近代工业社会,这比打一场战争更难!英国的工业革命用了两百年!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台湾缺乏现代工业人才!
必须要有一个或者几个精通现代工业实业的人物,对台湾进行总体规划,这个人必须具备战略眼光,视野开阔,思想开明,能够统筹调度台湾现有的资源,包括土地、人力、技术、和矿藏。同时,还要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充实到各个领域中。
显然,不管是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周宪章的手里都没有!他手里那一批能打仗的将军,显然不适合搞建设。日方能够提供技术工人,但是,却无法提供一位能够对台湾工业建设统筹规划的领军人物。
十天后,周宪章一行完成了考察,回到台北,刘永福和罗鸣芳已经与日方完成了技术细节谈判,并形成了联合声明,按照周宪章与伊藤博文谈好的框架,这个联合声明只要包括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