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赵桓君臣回到东京,超级水稻丰收的消息传遍了开锋府,不仅是东京城了。
“海汉人的水稻丰收了,亩产多少石?你知道吗?”
“有四五石吗?”
“嘁,一十五石四斗,知道吗?”
“你就吹牛皮吧,回头开锋府的税隶会找你完税的,哈哈哈!”
“官家和相公们昨日去了皇庄,当场收割,用什么收割机,当场烘干,称重,十五石四斗,这个某是听吕相公家人说的。”
“什么?十五石!那是神仙种子吗?”
海汉酒楼,今天客人特别多,包厢满了,散座也满了,都为了一件事,水稻种子。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农业国,民以食为天,粮食还是重中之重。
朝堂上衮衮诸公,哪一个不是家里良田百顷?
亩产十五石的水稻,这消息就像在平静的金明池里放了一个大炮仗,声震东京城。
二楼雅集轩里,高尧辅被拱座于大位上,曹晟左手附在高尧辅的座椅上,右手不时摇着折扇,韩治坐在高尧辅右侧,殷勤地给高尧辅续茶,高禛、潘裕也在座,摇着折扇。
“贤弟,平时你跟张达文不熟吗?”曹晟问道。
“曹兄,我跟谁熟不熟,你还不知道吗?”高尧辅白了曹晟一眼,反问道。
“据说张达文平时都在农研所,钻研农业科技,跟外界接触很少。”韩治现在身在海汉人那边办公,两边支薪,日子过得很舒服,对海汉人还是比较了解的。
“韩兄,这我还不知道吗?现在只能求衙内去找人了,在座的除了你,谁还能去找海汉人求告去?”曹晟被人误解,解释道。
“折兄今日如何未见?”韩治诧异道。
“月茹妹子怀孕了,折兄去中州要接回娘家养胎,可不敢耽误!”高尧辅一说起这事,眉梢便有了些喜气。
“哎哟喂,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才说啊?回头叫家里娘子赶紧去看看月茹妹子,看需要些啥东西,好赶紧置办!”曹晟嗔怪道。
“是的是的,这可是小唐的第一个孩子,可得仔细了。”话匣子一打开,众人都以舅子自居似的,话语紧张起来。
“哎,小唐在就好了!”高尧辅也是焦头烂额,今天在家被人堵了三次了,都是为了水稻种子。
“是啊!”高禛感慨道,他平时虽然很少说话,但是心里明亮的很,知道小唐才是有本事的人,折彦质不声不响又在可敦城跟耶律大石投资了一个毛纺厂。
没有小唐,天南地北的折彦质怎么知道在那里开办毛纺厂,如果不是小唐的舅子,耶律大石会跟他合伙?
幽州有个毛纺厂,合伙人是蜀国公主和耶律婉的人,在可敦城的合伙人还是蜀国公主和耶律婉的人,他们背后站着的人是谁?是徐瑞和张敬啊。
现在水稻种子出来了,谁家不想要?自己的田庄就在陈留,曹家的在北岸原阳,韩家的河北相州
那可是亩产十五石的良种啊!一亩田只需三斤稻种,秋天就能收获十五石,这是什么概念?种一季当十年啊!
水稻种子出来了,昨日回来的相公们算了一下,海汉人能收获二百三十一万石稻种,给朝廷交租三十万石,还剩下二百零一万石。
朝廷那点稻种就别想了,多少大臣勋贵们盯着呢,要想把自己田庄里的近两万亩水稻田都种满,就只能找海汉人想办法了。
这是房间里每个人的想法,不是自私,而是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想想吧,大宋正常的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收成才两石二三,良种水稻一年一熟收成就达到了十五石四斗,这差距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