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先秦”易学”评论
——《周易》一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易学”派别
第一章
由《左传》一书反映人们最早对《周易》的运用,也反映了先秦”易学”流派的雏形
第二讲:评《左传》一书记载史巫错“以《周易》筮之”的历史成因
第五节
接下来我们讲述春秋《周易》文本及原初《周易》文本的发现。
由《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及“《周易》有之”所反映的春秋《周易》文本。
现将《左传》里记载的两种运用《周易》(即卜筮与引用)时的称法对比如下:
1《左传》记载的用《周易》筮之时的称法
《僖公二十五年》:“筮之,遇《大有》之”睽”曰”
《昭公五年》:“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
《襄公九年》:“以《周易》筮之,遇《坤》之”比”曰”
2《左传》里记载的引用《周易》时的称法
《宣公十二年》:“《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
《襄公二十八年》:“《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
《昭公二十九年》:“《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
通过对比来看,虽然是两种用法,但显然,所用的是一种文本,即“春秋《周易》文本”。不过两者运用时,在表述上是有区别。史巫用于卜筮时的称谓程式是:以《周易》筮之,遇‘某之某曰’。或省略去《周易》名称而说:筮之,遇‘某之某曰’。如“以《周易》筮之,遇《坤》之”比”曰”。而其他人士在引用时的称谓程式则是:《周易》有之,在‘某之某曰’。如“《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这“某之某曰”,如同“某篇里的某句子”的说法。用今天的话说,犹如“《师》篇”临”里说”。而在卜筮上,犹如“《坤》里的”比”繇辞说”。尔后,才引出“某之某曰”里的一句话(卜筮上称“繇辞”),无论是引用以此阐明事理,或是卜筮以此联想附会人事吉凶,表明所用的是一种《周易》文本。虽然春秋时期人们使用的是一种文本的《周易》,以《周易》卜筮时言“以《周易》筮之,遇某之某曰”,引用说理时言“《周易》有之,在某之某曰”。“筮之,遇”;与“有之,在”,显然是对《周易》的两种用法,两种话语,两种性质的对待。从春秋《周易》文本的定型流传,就围绕着《周易》形成了两种话语与运用。“筮之”与“有之”也表明了两者运用《周易》是有质的不同,既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
“筮之”与“有之”,更是表明了当时两者使用的《周易》是一种文本。当然那时的《周易》文本是不同于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
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我们通过《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周易》“乾”文里凡带龙的句子,即引用时出现的“《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这种说法,我们以此再现《周易》“乾”文的结构形式:
“《乾》之“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
“大有”:飞龙在天。
“夬”:亢龙有悔。
“坤”:见群龙无首,吉。”
以上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所引用的内容,凡是《乾》里带龙的句子被引用时所出现的称法与内容。
我们可通过今本《周易》“乾”卦里的内容来看,也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例子中的带龙内容。现将今本《周易》“乾”卦列举如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我们通过今本《周易》“乾”卦结构形式及内容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周易·乾》里的凡带龙的内容及称谓对比来看,《左传》里出现的引用《乾》里带龙的句子等同于今本《周易》“乾”卦里带龙的“爻辞”。现列举如下:
《乾》之”姤”=“《乾》里的”初九”
《乾》之“同人”=《乾》里的“九二”
《乾》之“大有”=《乾》里的“九五”
《乾》之“夬”=《乾》里的“上九”
《乾》之“坤”=《乾》里的“用九”
我们通过这一引例中的称谓及内容,发现“春秋《周易》文本,以《周易》一书里的符号及名称,作为《周易》每篇里“繇题”(或称“繇称”)的排列规律。因《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引用《周易》“乾”里凡带龙的句子称谓是“姤”、“同人”、“大有”、“夬”、“坤”,即五句话。而我们可从今本《周易》“乾”卦里看到的一共是‘八句话’,分别是:一句是《乾》卦的卦辞,即“元亨利贞”。有六句是所谓的“爻辞”,从“初九”到“上九”的称谓及爻辞内容。还有一句为“用九”的称谓,其爻辞是“见群龙无首,吉”。其中六句的爻辞里有两句爻辞,即“九三”与“九四”爻辞中没有带“龙”一说。所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引用中就没有引用这没带龙的两句话。若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的引用称法,来恢复春秋《周易》文本里的《乾》篇,就是如下的结构形式及内容:
()乾:元亨利贞。
()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