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书屋 > 穿越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六十一)

《易学评论》(六十一)(1 / 2)

中卷:帝制时期”易学”评论

第五篇:宋代”易学”评论

第七章:评宋代对今本《周易》的有关论述文章与著述

第一节:评北宋李觏《易论十三篇》里的《周易》学术思想

宋之前至汉除去对今本《周易》注释外,则有论述今本《周易》的文章。

如我们前面讲述的最早帛书佚文《易传·要》(西汉初)文记载孔子论述《周易》所发出理性之声,即义理性质说《周易》。其次是西汉汇编的《易传·系辞》里对今本《周易》亦筮亦理的论述。其对后世最有影响的说法是:“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或有散见于史书里的说法,如《史记》和《汉书》。《汉书》里说:“《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这”三圣与三古”创作的一部《易经》说法基本定型。

再就是三国时魏国的王弼的《周易略例》,是对今本《周易》注释的方。

虽晋唐时也有对今本《周易》的一些说法,但基本遵循汉代的说法。

如晋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八里云:“九圣共成《易经》,足以弥纶阴阳,不可复加也。今问善《易》者,周天之度数,四海之广狭……明《易》之生,不能论此也。”

到东晋时葛洪却把《易经》说成是九圣之为了,这是在汉朝三圣之说上,又加入六圣成为九圣创作了《易经》。三圣说是伏羲画“八卦”、文王系“卦爻辞”、孔子作“十翼”。而加入的六圣则是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无论三圣还是九圣之说,无非是把《易经》里的“卦画符号”、“卦爻辞”、“十翼”(《易传》)这些内容说成是九位圣人完成的。葛洪说的《易经》,显然不是指《周易》。而是把今本《周易》内容成两部分,即分成“卦符号”和“卦爻辞”,再加上所认为的孔子作的“十翼”,这就是《易经》内容,并认为这部《易经》是有九位圣人完成的,使其神圣与神秘化。

到唐孔颖达编篡《周易正义》一书里卷首有八篇论文,孔颖达特于《卷首》总论《周易》诸问题。

如《周易正义》卷首:

“第一论《易》之三名

正义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羣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既义总变化,而独以易为名者,《易纬·干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

第二论重卦之人

《系辞》云:河出圗,洛出书,圣人则之。又《礼纬含文嘉厂曰:伏牺徳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伏牺则而象之,乃作八卦。故孔安国、马融、王肃、姚信等并云:伏牺得河图而作易。是则伏牺虽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伏牺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虽有万物之象,其万物变通之理,犹自未备,故因其八卦,而更重之。卦有六爻,遂重为六十四卦也。

……

《上系》论用蓍云: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既言圣人作易,十八变成卦,眀用蓍在六爻之后,非三画之时。伏牺用蓍,即伏牺己重卦矣。《说卦》又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旣言圣人作《易》,兼三才而两之,又非神农始重卦矣。又《上系》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之四事皆在六爻之后,何者?三画之时,未有”彖繇”,不得有”尚其辞”。因而重之,始有变动。三画不动,不得有尚其变。揲蓍布爻,方用之卜筮。蓍起六爻之后,三画不得有尚其占。

第三论三代“易”名

案《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

其《周易系辞》,凡有二说,一说所以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知者,案《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徳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干凿度》云:垂皇策者牺,卦道演徳者文,成命者孔。《通卦验》又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眀道经。”准此诸文,伏牺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易歴三圣,只谓此也。

……。”

还有“第五论分上下二篇,第六论夫子”十翼”,第七论传易之人,第八论谁加”经”字”。

这八篇论《周易》文章,大抵是遵循汉代的说法。无论孔颖达疏《周易》,或是论《周易》问题,虽没有直接说”《周易》本卜筮之书”,但遵循了《易传·系辞》所言占筮的一面。

到宋代与汉人论述《周易》已有所不同。

我们先看北宋李觏的《易论十三篇》,分为论“为君之道”、论“任官之急”、论“为臣之道”、论“治身”与“治家”之道、论“遇于人”之道、论“动而无悔”之道、论“因人”与“应变”之道、论“常”与“变”之道、论“慎祸福”之道、论“招患与免患”之道、论“心一与迹殊”之道、论“卦时”之道、论“以人事明卦象”之道。

李觏的《易论十三篇》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写作方式,将自己所关注的问题给呈现出来。

他的”易论第一”开篇说道:

“或曰:《易》之为书也,其不可学邪,何其微而不显也?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