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周易》思维方式的诗性特征——比喻说理
第十六节:《周易》一书《艮》至《丰》文里的比喻说理内容
五十二、《周易》第五十二篇《艮》文,为君子讲述反观自省,止欲臻善的政治道理
(原文)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艮其身,无咎。艮其辅,言有序,悔亡。敦艮,吉。”
(译文)
“五十二、回顾其走过的背后,没有留下自身所犯的错误。行走在王廷上,不显露于众人之中,没有害咎。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脚步,就不会失误,利于永远的坚守正道。回顾注意自己的腿脚,不可随意行动,因而心思就不会放肆。回顾注意其界限,看行列位置其远近,鞭策,近朱者赤,心念正道。回顾反思其自身,没有过失。回顾反思其辅佐行为,说话言论有分寸,自然没有悔恨。不断地敦促自己回顾反思,自然做事就吉祥如意。”
(解读)
“艮”:本义是回顾。引申为限。“艮”在本篇里当回顾,反思之意。本篇就是立论“不断地反思自身”。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背”:脊背,物之后面,反面。“艮其背,不获其身”,是指反顾其后面,没有留下自身的错误。这里的“获”,指获取,捕获的意思。“庭”:王庭,朝廷。“行其庭,不见其人”,指行走在朝廷上,而不显露于众官之中。这里的“见”,本义为现,指显露。即不可显山露水,免得招引灾祸。
“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趾”:脚趾。“艮其趾”:指回顾反思自己走过的脚步。本句的意思是“回顾自己走过的脚步,就不会失误,利于永远的坚守正道。”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腓(fěi)”:腿肚。“拯”:举起。“快”:放肆。本句意思是“回顾注意自己的腿脚,不可随意行动,因而心思就不会放肆。”这是说,回顾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时时自我约束其行为,其心思也就不会越出规矩。
“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限”:界限。“列”:行列,排次。“夤(yin)”:远,深。“厉”:振奋,鞭策。“薰心”:指接近什么就有什么心思。本句意思是“回顾注意其界限,看行列位置其远近,不断勉励自己,近朱者赤,心念正道。”
“艮其身,无咎。”
“身”:自身,身体。本句还是强调对自身要全面的反思,不使其行为偏离正道,也就没有害咎。
“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辅”:(引)辅助,协助。“言”:言语,言论。“有序”:有分寸,有条理。本句的意思是“回顾反思自己的辅佐行为,说话言论要有分寸,自然没有悔恨。”这还是强调君子的行为要合乎规范,才不会导致过失与灾祸。
“敦艮,吉。”
“敦”:厚(引)厚道;也指敦促,督促。本句是说“不断地敦促自我回顾反思,自然做事就吉祥如意。”
本篇文章是借对身体的反顾或反观,来比喻在治国理政上,君子应不断地自我回顾与反思,检省自己,达到自身的不断完善,免得偏离正道而犯错误。这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治国道理。
《艮》全篇运用的是比喻与象征。如“艮其背“,“艮其趾”,“艮其腓”,“艮其身”,“艮其辅”等,皆是用身体的部位来寓意所论述的事理。是通过对自己身体背后的看视来象征隐喻着回顾过去而总结思考认识修正其行为的道理。
《艮》文如诗的句子:
艮其背
不获其身
行其庭
不见其人
艮其趾
艮其腓
不拯其随
其心不快
艮其限
艮其身
艮其辅
敦艮
五十三、《周易》第五十三篇《渐》,是歌颂守家守边,军功各半
的“爱国主义”篇章
(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译文)
“五十三、润物无声,默默奉献,女子出嫁后的吉祥,是利在守正。
鸿雁慢慢栖落在河岸上,远征的青年人啊!处境虽然艰难,但有话捎来,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栖落在磐石上,饮食不缺,和乐无虞,不要牵挂与思念。
鸿雁慢慢栖落在陆地上,丈夫远征不能回家。妻子怀孕,无法抚养。虽多不幸,但这是利于保家卫国,御寇抗敌。
鸿雁慢慢栖落在树木上,又有安全的树桠落脚,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栖落在土山上,妻子多年不能怀孕,但终于年年的承受过来,吉祥。
鸿雁慢慢栖落在屋檐下,(丈夫回到了家),人们用羽毛做成舞具仪仗,欢庆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解读)
“渐”:浸,浸染,慢慢流入。“渐”在本文犹如“润物无声”的含义。是寓意在家持家守望远征丈夫的妇女,默默奉献的美德。“归”:女子出嫁,返回。
本篇题目是“渐,女归吉,利贞。”其意是“默默奉献的美德,女子出嫁后的吉祥,是在于持家守正。”本篇也就围绕着夫征妇守而展开的论述。目的是在歌颂爱国守家的奉献精神。本篇通过鸿雁起兴的手法来描写夫征与妇守,意在歌颂妻子一种高尚的品德。如同《十五的月亮》那首歌所唱出的政治含义。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大雁,鸿雁。“干”:河岸。“小子”:青年男子。
本段译意是“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河岸上,远征的青年人啊!处境虽然艰难,但有话捎来,一切平安。”这是采用起兴的手法。即用诗歌的体裁,来描写一对婚后夫妻,丈夫远征别离后妻子的牵挂与思念。本段描写丈夫远隔千山万水,终于有话捎来了平安。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磐”:磐石。“衎衎”(kán):和乐高兴之貌。
本段意思是“鸿雁渐渐地栖落在磐石上,饮食不缺,和乐无虞,吉祥平安。”这是以鸿雁来起兴,象征远征的年轻人生活无虞,没有问题,让守家的妻子放心。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陆”:陆地,道路。“御”:抵挡,阻止。“寇”:盗匪;侵犯。
本段点出了主题。叙述丈夫远征,不能回家,妻子怀孕而无法抚养这虽是不幸的事情,但丈夫远征是保家卫国,抗敌御寇的事情。这里歌颂了在家乡里的妻子理解丈夫出征,而深明大义,自己身处艰难,但完全没有怨言,甘愿牺牲小家,而为国家。甘愿牺牲自我,支持丈夫远征,是为了阻止外敌的侵犯。这是一曲古老的爱国主义诗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桷”(juè):方形树枝。本段是通过鸿雁栖落在安全的树枝上,来象征在家乡守望的妻子有了安全的存身之处,一切平安。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土山。“莫”:没有什么。“胜”:能承担,能承受。
本段是讲在家守候的妻子,虽然三年不能怀孕,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都承受了过来,胜利地度过难关,将等到丈夫的归来。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阿”:屋角处翘起来的檐。“羽与仪”:羽毛做成的舞具和欢迎的仪式。
本段内容以鸿雁栖落在屋檐下,象征远征的“小子”回到了家,人们手持羽毛的舞具欢歌彩舞的迎接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渐》篇虽是讲述的是“离人”的故事,然而通过青年人的远征,妻子在家的守望,揭示了一个道理。夫妻的别离,虽牺牲了小家的利益,但是为了“利御寇”,即为了戍边,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是应尽的义务。这是用“诗”的体裁与手法,而歌唱了一曲爱国主义篇章。本篇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本篇内容既没有哀怨,也没有缠绵,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情感。
《周易》是诗性思维下的产物,《周易》作者受古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
《周易》政治哲学所体现的诗性智慧特点,不仅体现在以比喻为代表的表现手法上,而且《周易》的文体形式上还表现在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既《周易》即是诗性的,又是诗体的。
我们完全看到《周易》一书的如“诗”形式和诗歌语言。若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特征的是非“判词”去掉。《周易》每篇就如同《诗》里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诗歌语言。
《周易》文章代表了从“诗”到“文”的过度体。这正体现了先民擅长模仿,比喻的实证。而《周易》里最优秀诗篇,莫过于《渐》了。我们若去掉《渐》文里的“判词”,那么《渐》无疑就是一首优美的诗。
《渐》:
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无咎
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利御寇
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鸿渐于阿
其羽可用为仪
我们再把这首优美的诗,译成诗体式的今文,看看作者歌颂了什么?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河岸上
远征的年青啊
处境虽然艰难
但有话捎来
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磐石上
饮食不缺
生活无虞
请不要担忧挂念
鸿雁慢慢地栖落在陆地上
丈夫远征不能回家
妻子怀孕无法抚育
虽说生活艰难
但这是有利于
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