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书屋 > 都市总裁 > 美女赢家 > 第1280章 下半场

第1280章 下半场(1 / 2)

一个月前由连立新执棒《杨景行第二交响曲》亚洲首演的音乐会是由主持人作介绍搞气氛的,不需要指挥家浪费时间,不过连立新当时也不是上场就开始艺术了,他站到指挥台上后曾威风凛凛检阅了乐团足足半多钟。乐手们对指挥的习惯爱好当然会充分理解尊重,何沛媛就评价连立新的酝酿挺有气势和效果,只是稍微有点冒险,弄不好要被人家说是虚张声势还会拖累作曲家的。

今天耶罗米尔的开场白就显得啰嗦了,而且那些过于通俗平常的话可能会有损他的世界大师气质,有自降身价的重大嫌疑,纽爱的首席指挥应该只用一个微笑就能让听众倍感虚荣的。不过跟观众啰嗦完了后耶罗米尔又表现出了个性和自信,都没跟首席搞下关系就转身过去直接面对乐团并且扬起了指挥棒。

浦海的民乐演奏家们之前就旁敲侧击地用赞叹恭喜的形式跟作曲家通风报信过,那意思就是说耶罗米尔在排练过程中对《杨景行第二交响曲》有很高的评价,乐手们也是交口称赞积极练习,不过嘛,感觉纽爱上上下下说出来的大多是套话,乐团虽然对作品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但也没有那种强烈的如获至宝的表现,这个情况跟民乐演奏家们自己出国前的大胆乐观预期有点出入。

不光民乐演奏家们还不够了解指挥,纽爱的这些大多是终生合同的乐手们好像也没预料到指挥会有这么一通开场白,好在大家都是专业的,对于指挥家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的转身举棒,乐手们的反应是忙而不乱,首当其冲的大提琴组落弓搭弦的动作还显得整齐精确。

按照业界标准艾弗里费雪厅的声学效果排不进世界前几,据说各方面参数都要比同城的卡内基音乐厅差一点,不过对大多数听众甚至是对从业者而言那些参数也是吹毛求疵了,费雪厅的实际表现也是非常优秀的,两秒钟的混响时间简直巧妙,指挥家音量不高但是饱含力 量的话语余音刚刚散去,沉稳的大提琴音符就以一种听得见的缓慢速度扩散并饱满开来,伴随着低音提琴的深沉拨弦,平稳的旋律在充分混响之后似乎还显现出一些庄严。

可是,音乐厅里没有一个人有那怕那么一丝丝害怕的神情,别说什么害怕和无法适应,观众席上连象征性的些许惊喜都不提看得到,似乎今天各人种、民族、文化、职业交融起来的两千来号人都默契团结起来要让指挥家为他数秒钟之前过于自信的慷慨陈词付出面子代价。真是一点回应都没有呀,台下坐着的好像不是听众而是一群冷眼旁观的人。

想必耶罗米尔在他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也见得多稳得住了,或者是他面对乐团后就不管观众席上是个什么情况了,反正看上去听众的完全不给面子并没有对他造成丝毫影响,指挥棒的轨迹从容而稳健,让木管组以一种不甚起眼的姿态在大提琴的乐句末显声。

平铺直叙的开篇,如果不联系后文单独拿出来看这前奏不光是没新意简直是没意义,根本就像本科一二年级的练习作业,很不应该出现在纽爱的首演音乐会上。不过就像影视行业会调侃根本没有烂剧本只有差导演,流行音乐圈也会说没有不好的歌曲只有不会唱的歌手,行业高手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通过这短短的开篇耶罗米尔就让纽约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些他统领之下的风格,弦乐明显饱满积极,管乐则稍显内敛持重。

耶罗米尔对开篇之后竖琴登场之前的那个小间歇的处理也跟连立新风格迥异,连立新是淡入淡出的,感觉是要追求民乐中清淡高远的感觉,而耶罗米尔的处理就显得直接干脆一些,就这一处就能让纽爱节省出一秒钟时间。

纽爱的竖琴乐手是出生于西班牙的中年女性,她十几年前不到三十岁就获得在纽爱的位置,更难得的是还在美国的民谣界有一些名气,据说竖琴独奏音乐会的门票比喻昕婷的小场子更畅销。浦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并没打听过这位西班牙籍乐手的宗教信仰情况,但是大家几乎一直认为西方乐手在演奏第一乐章中的这一段奇特音符时所展现出来的宗教色彩确实要比浦海爱乐的琴手的尝试浓郁得多。的确如此,比起浦海首演时竖琴所表现的那种略微柔美,纽约爱乐的演绎就明显不客气了,感觉乐手的拨弦动作都要强硬一些。

是不是得谢谢乐手和指挥的因地制宜,纽约观众对竖琴的反应要比浦海的听众明显普遍得多,观众席上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肢体动作和姿势调整,好像是有点兴趣了,或者是看到了一线希望,这段竖琴音符还是有点个性色彩的,不像开篇那样毫不起眼。

随着黑管的加入,竖琴本来显得杂乱或者高深的音符好像突然有了特别的秩序和目的,会让听众隐隐约约觉察出些什么,甚至可能产生期待和思考。而当第一小提琴组随着指挥家艺术体操般的上身动作开工后,很快强烈鲜明起来的简单旋律就会让听众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其实这一切并没什么有意义的具体出发点,全都是作曲家凭空编造,有如一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悬疑侦探,结局虽然让人拍案叫绝却也是为了目的而制造过程,其实完全禁不止文学推敲。

宗教嘛,虽然音乐厅里两千来听众天南海北黄白棕黑男女老少的,但是当小提琴旋律由竖琴和木管承托着走向那种奇特的简单庄重,听众席的反应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有些人的肃穆样子简直是想起立还是什么,简直可笑,但是没人发笑,大部分保持了平静,少数人对乐曲旋律持以稍显欢愉的理解。

正当色彩浓郁的小提琴更渐入佳境有可能把音乐厅变成教堂的时候,台上指挥家突然豪放动作命令谁高调出场,而早就握好琴竹严阵以待的四位扬琴演奏家落手击弦的动作简直整齐划一,他们的手势都显得那么郑重有力,但是奏响的音符却又轻妙柔软,。

浦海的演出后,曾经有专家评价扬琴的出场让人感觉有如在西斯廷教堂看到巨幅水墨山水画。可能是因为连立新在一定程度上追求了让扬琴先声夺人,希望民乐惊艳亮相吧,所以浦海爱乐在演绎这曲子中的首次中西交汇时是有明显的碰撞感的,只是在旋律节奏等多方面因素的调配下这种碰撞并不显突兀,而且国内听众本就不会觉得大惊小怪。

耶罗米尔明显不太看好纽约听众的接受能力,他在扬琴出场这里进行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处理,首先是扬琴的头两个小节很温柔,而小提琴组又多保持了一些绝对主角的气势,似乎是这样能避免吓到听众,多给了大家一些适应时间不会显得太突然。

可是听众有眼睛看,台上的民乐演奏家们明明已经动手了。观众席上也没几个小孩,大伙都不是被吓大了,于是就看到一片片竖起耳朵的渴求样,但是这种渴求根本无关艺术,一个个表情就是图新鲜,甚至连华人华侨们也差不多,那些面孔,难怪说中国人爱凑热闹呢。

耶罗米尔也没办法一直把扬琴藏着,两个小节之后音乐厅里就完全清晰起来了,四台扬琴和十把第一小提琴的旋律就泾渭分明了,但也不算分庭抗礼,两组旋律还显得挺融洽的。接下来小提琴要逐渐淡出,扬琴要当上主角了。

乐曲演奏到这里,纽约爱乐和浦海爱乐的区别已经很明显了,就像这一段,连立新生怕民乐在自己手中不够鲜明突出就试了一招开门见山,而耶罗米尔则理所当然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保守一些尝试循序渐进。连立新的处理是自己把舞台划出来一大块直接交给民乐去立足壮大,耶罗米尔的办法则是让西乐显得多么博爱地把舞台让出一部分来给东方乐器,甚至还大度介绍对方。

终究还是谱子说了算,随着四台扬琴的旋律色彩越来越鲜明,而小提琴逐渐偃旗息鼓,艾弗里费雪厅里似乎只剩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明亮了。这一段剽窃自《绽放》的齐奏旋律,就有如大珠落玉盘后会变成小珠子,而一簇簇小珠子又像涟漪一样神奇地在彼此之间幻化出一朵朵慢慢绽放的珠花,这花应该是白色的,形似茉莉或者玉兰。

这一会大家都应该听清楚了瞧明白了,显然听众中的大部分都是不认识扬琴至少是缺乏基本了解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做出了略带惊讶又原来如此的表情,大部分人都是新奇的样子,少部分好像已经开始喜欢,还有一些还在适应,好在没有明显不适应的。

华人华侨这会不再凑热闹的样子了,当然也没什么新奇惊喜。感觉中国人不怎么团结,各种表现很不统一,有的还一脸狐疑有的似乎已经感动,有的一脸愁思有的就不知道咧嘴乐个什么。看着是夫妻俩的女人的在左右悄悄打量似乎还很想回头,男的却望着舞台一脸严肃沉重,那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恨不得躺在椅子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反而坐如钟。总之同胞们的精神面貌真是不太整齐,看上去根本不像有过事先的沟通和组织。尚浦的校友们还算有义气,十几个人这会大多是安静甚至稳重的欣赏音乐的样子。

其实第一乐章这一段扬琴也比较欠缺诚意,另外机组民乐也一样,都只有这么几个小节,听新鲜的估计刚咂摸出一点味道,而盼着听情怀和亲情的更还远没过瘾,随着铜管和打击乐的再次加入,色彩十分鲜明而线条又足够简单的扬琴旋律就以一种自觉谦让的姿态退下去了。

外来陌生音色在音乐厅里消失后,本地乐团很快就拿出了两管编制该有的样子,随着各声部纷纷开始行动,似乎要把之前还云遮雾罩的乐曲风格明确起来。不得不承认纽约的听众有两把刷子,乐曲才开始朝世俗音乐的转变过程,观众席上已经有人做出了预料之中的样子,更内行些的乐评人甚至满意地点头做出些很给面子的表情。

纽爱的听众当然会熟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所以当乐曲越来越密集地表现出的那个时期的特性,台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惊喜起来了,一张张怪骨嶙峋的白脸或者五大三粗的黑脸上甚至看得出亲切感和欣慰,大概这就是他们所期待的。甚至一些华人观众,似乎也比之前听扬琴齐奏的时候要安心了。这就是曙光呀,如果乐曲能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如果作曲家能尽量保持住这种状态而不是仅仅在第一乐章搞点噱头骗人,那么下半场就安全了,至少有资格跟上半场平起平坐了。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