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县城外,史家坞堡。
公孙群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之上,看着五屯人马列成的五个方阵,心中畅快不已。
公孙群等人招募青壮进行操练已经数月时间了,期间经历了不少的坎坷,挥洒了数不尽的汗水,如今各屯人马按照天子刘洵拟定的操典训练完毕,已经如同脱胎换骨一般,俨然一副强军气派!
高台下,屯长樊明、屯长郭著、屯长穆迪、屯长郭侠、屯长赵安五人站在各自人马的最前方,众人都是挺胸抬头,心中也是豪情万丈。
而队率蹋山、队率高擎、队率刘宏、队率百里杨、队率高匡、队率张臣、队率公孙寻、队率狂风、队率陈行等人同样心中激荡,心中都憋着一股豪气。
此时,这一千四百余人虽然并没有上阵厮杀过,全都是没见过血的“新嫩”,但是数月的严苛操练,已经让这些青壮脱胎换骨,所有人的身上都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透着一种莫名的自信!
公孙群看着眼前的人马,虽然这一千四百余人手中握着的都是木头雕刻成的兵器,身上穿的都是布衣,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大群农夫一番,远远没有汉军那样整齐划一的气势。
但是公孙群丝毫不怀疑,只要给与眼前的这支人马武器装备,只要给众青壮装备上与汉军相当的兵备,这支人马肯定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战力,虽然不敢说能够超越久经沙场的北军精锐,但绝对可以胜过一般的郡国兵!
而后,在公孙群的指挥下,各屯人马开始逐个演练科目,不管是阵型还是行进,不管是进攻演练还是模拟扎营,各屯人马都做得井然有序、威武不凡。
到了傍晚时分,演练才停了下来,公孙群下令在坞堡内大摆宴席,杀猪宰羊犒劳全体青壮,甚至还准备了不少的浊酒,众人痛饮达旦。
次日,公孙群派人返回杜县,通过史家人向长安传递消息:新军已成!
长安城,未央宫麒麟殿。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大司农耿寿昌、丞相蔡义忙于汉军出征之事,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进宫觐见了,不过三人依旧将大军出征的事项写成奏本送了过来。
御案上摆放着十余卷奏本,刘洵正在逐一翻看。
“……并州铁骑三万余已经出发,不经长安城、三辅,直往西凉驻扎,等候大军主力汇合……”
“……河南郡、巴蜀各处步卒大军正在集结,先锋五万大军已经汇聚三辅各处,不日便可以抵达长安城……”
“……北军各部已经整装待发,目前正在长安城以西十里安营扎寨。南军正在接管长安城防务,羽林、期门铁骑进行戒备之中……”
“……西凉各部铁骑正在陆续集结,西凉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各处已经陆续建立战时府库,正在调集钱粮、兵备,支应大军沿途的消耗……”
“……除去长安武库和三辅各地武库外,朝廷已经陆续调集三千万铢军饷、八百万石粮食,以及长枪、大戟八万杆、斩马~刀八千把、各式盾牌六万七千面、各式铠甲五万九千八百领、汉剑两万七千把、强弓三万把、各式强弩四万把,以及各式弓箭、弩箭二十八万枚……”
“……朝廷已经征调民夫六十八万人,其中二十万民夫正在各地转运钱粮、兵备,需用时一月将物资汇集西凉各处战事府库,剩余四十八万民夫已经全部赶到西凉张掖郡,准备随大军同行向西转运粮草、兵备……”
“……自天家下诏出征以来,长安、三辅的良家子、豪杰纷纷参战随军,各地门阀望族也调集门客、家人随行参战,目前朝廷登记造册之人已有四万八千之数……”
看到最后,刘洵不由赞叹此时汉人之尚武精神,只需天子的一道诏书,长安城附近便可以汇集起数万热血儿郎为国征战,这样的场景恐怕只能在强汉见到了!
忽然,一名小黄门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贴在中常侍耿国的耳边低声说着什么,而后便急匆匆的转身离开了。
刘洵微微侧头,看了过去,只见中常侍耿国看了看大殿门口的几名小黄门,而后便移步到刘洵的身边,低声说道:“天家,刚刚侍郎史高派人过来传话:杜县,新军已成!”
刘洵闻言大喜,公孙群、樊明等人办事还是得力的,短短数月的时间,便为自己练成了一支新军!
当然,这支新军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就操练成型,也得益于此时汉民族的尚武精神,以及汉民族敢战血性的保留,同时刘洵拟定的操典更是功不可没,这份操典可是结合了汉军的制度以及后世的经验,执行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刘洵此前还有些犹豫,樊明、刘宏、张臣三人都是儒生出身,是不是趁机将三人征调入宫为郎官,不要让三人随军去西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