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过一句话,“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的确,按照司马迁考量历史过往得出的结论,占领关中是隋唐以前逐鹿中原者成就帝业的基矗简而言之:关中山川环抱,乃四塞之地,此为关中在地理上的优势;土壤肥沃,农耕发达,既可储粮又可养兵,此为关中经济上的优势;可以看到,自周文王、周武王兴师灭商,到秦以关中起家攻灭六国,再到隋唐以关中为帝王之都,关中渐渐地以其独有的优势为经营帝业者所看重。正因为如此,当项羽攻入关中后,韩生便建议项羽,“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韩生本以为项羽会接受他的建议,谁知项羽却回复了一句流传千古的答语,“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1随即,项羽便定都彭城(徐州),并自号“西楚霸王”。
后来项羽被刘邦击败后,后世便有惋惜项羽不占关中乃是最大的失策。其实,翻开史书仔细品读,项羽此一选择并非是仅仅考虑衣锦还乡这么简单。项羽不是有勇无谋的粗人,况且即使项羽粗鄙失策,还有范增这么一个经历过战国和秦末烽烟的老油条指点。当然,如果拿出项羽分封诸侯的图册来看,就可以知道项羽独占余州完全是占据了当时天下的最佳位置,或者说这也是项羽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当年楚汉争霸,刘邦的谋士认为项羽最为失策的一个原因即是没有控制敖仓。敖仓的位置大约位于今日的荥阳地区,地当古黄河与古济水分流之处,为战国至秦汉时期东、西方运输物资的水运咽喉。秦朝统一六国后,它的矛头开始转向了北方匈奴。为此,秦始皇需要调集足够的物资运抵阴山前线。虽然关中、巴蜀号称“陆海”,但仅依靠关中八百里之地与肥沃的成都平原是难以满足北方大军的军需供应的。当然,秦始皇之所以如此着急地需要粮食,也是为了支撑他在关中大兴土木修陵建宫。所以,秦始皇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关东(先秦时崤山以东称为“关东”,崤山以西称为“关西”)。为此,秦始皇曾五次出巡,有三次就是到山东地区,也就是齐国故地巡视。除了寻仙问药之外,齐国旧地的产粮地黄、垂、琅琊也是他重点视察的目的地。此外,战国时代齐国的邻居鲁国所在沂水、泗水流域也是一个盛产五谷、桑、麻、六畜的地方。这就为敖仓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大前提。
敖仓地当秦帝国的东西运输线的水运咽喉。秦时山东诸郡的粮食经水路两道运往关中,但无论是水运还是陆运都必须集中在荥阳附近,然后再溯黄河西上,再转入渭水,抵达长安。彼时,由荥阳溯黄河西上进入关中的船只多在水流湍急的三门峡触礁沉没。所以,秦朝便将粮食等物资卸在敖仓存储,等到日后或用陆运运入关中,或等待黄河平静时再溯河西上。虽然战国时代的齐、鲁、宋等地丰富的物资为敖仓的兴盛提供了基矗但是,敖仓之所以兴起完全是因为一个名为鸿沟的水道运输网。而鸿沟系统的入河口就在荥阳附近的广武山,距离敖仓仅一箭之地。可以说,项羽的封国基本将鸿沟运输网(魏惠王时期开凿,又称浪荡渠)囊括。
在中国古代,大江南北有四条十分重要的河流——黄河、济水、淮河、长江,此为古人所说的四渎。这四条河流都是自西而东独流入海的,而中国则无一条自然河流贯穿南北。此外,黄河(黄河与济水可归于一个水道系统)、长江、淮河彼此又不相通。所以,古人若要进行南北航运以运输物资,则需要将此四大河道进行联通,而复杂的鸿沟系统则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在交通欠发达的古代,控制了物资运输网意味着什么,结论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为何项羽能与凭借敖仓之粟的刘邦打了四年而不落下风的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当彭越破坏项羽的后方运输网后最终落败的原因之一。
楚汉两军战斗高发地基本位于鸿沟附近,可以说,自战国时魏惠王开凿鸿沟,将济水、汝水、泗水、淮水四大流域联通起来后,黄河与淮河之间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运交通网,著名的陶(定陶)就是在鸿沟运输网滋润起来的经济大都会。著名的陶朱公范蠡即是依靠陶地四通八达的水运网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所以,不仅是战国中后期魏、宋、齐为争夺陶地大打出手,而且当年乐毅伐齐,秦国之所以越地千里出兵参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占领齐国控制的陶地。当然,此举不仅是为秦国继续东侵占据一个有利的基地,获取陶地丰厚的赋税也是秦国的目标之一。而且,陶地的繁荣一直持续到西汉文帝时期还未有衰弱的势头。与陶地紧紧相邻的是另一个天下著名的经济大都会——卫地,而卫地的繁荣也得益于一条名为濮水的河流(濮水可自济水转入鸿沟,或东通陶地,或西通大梁)。战争打的就是财力和物力,卫陶如此重要的经济大都会,即使项羽没有注意,年近70岁的范增也不会允许他人染指的。
实际上,鸿沟系统所囊括的黄淮平原只是项羽封地的一部分,项羽的另一部分封地还包括太湖流域的吴国旧地。而陶地,之所以繁荣也不仅仅依靠鸿沟。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荷水也为陶地的繁荣增添了一份基矗同时,项羽又可凭借邗沟与长江沟通,而长江本身又可以与赣江、湘江相通。此外,和陶地一样,项羽定都之地余州亦位于邗沟途径地。同时,余州附近纵横的水道,亦可为项羽迅速将兵力转入到鸿沟水网、邗沟水网提供助力。而且,项羽封国大多位于平原地带,但是项羽选择的都城余州却有山脉凭借。宋代文学名家苏轼有言,“余州为南北襟带要,京东诸郡邑安危所寄也。其地三面北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西走梁宋,使楚人开关延敌,真若从屋上建瓯水也。”另外,项羽封地还囊括着南阳盆地。南阳战国时属于韩国,其治所宛城(南阳)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可以看到,项羽握有宛城不仅可以封堵武关方向的来敌,还可以得到宛城地区源源不断的军备物资。
在隋唐以前成就了功名霸业的人几乎都是以关中为基础的,关中四周都是山易守难攻。而且关中的地区的土地肥沃,人丁兴旺,是最适合养兵屯粮的地方了。从商周,到秦又到隋唐,都是以关中作为帝都,夺得了天下。
而在当时按照实际情况的话余州确实是当时天下最好的定都位置,楚汉争霸,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占领敖仓,并不是没有在关中定都。敖仓在现在的荥阳地区附近,在当时这里是东西方水运的咽喉。因为关中再好也不能支持刘邦夺得天下,首先粮食就不够吃他必须得从东面运粮。
因为在东面有以前齐国的黄、垂、琅琊等地还有鲁国的沂水、泗水等地,这些地方都是盛产粮食的地方。敖仓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是因为这些产粮区它才变得重要,因为粮食想从水路到关中就必须经过敖仓。不仅是水路,就算是陆运也得走敖仓。
刘邦和项羽开战的地方基本都在鸿沟地区,余州附近的水道也有很多支援起来很方便。而且项羽的封地大多都是平原,只有余州有山脉保护。所以说余州才是项羽最佳的定都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