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走了,城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可对于苏家来说,却一点也不平静。
苏家攀附上了郑大人,郑大人还许诺了苏家一大艘船的货物出海通商,这个消息插了翅膀传得遥远,全城都传遍了,甚至传到了乡下。
西边城郊的世族大家杨家,杨家老太爷问下面的子孙们,“这个苏家是什么来历,是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新贵?”百年来,两大世族大家维持着平衡,也有其他的小门小户崛起,顾家和杨家从来不觉为患,笑一笑就过去了。
被问话的子子孙孙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答不上来,他们也不知道这个苏家,听都没有听闻,苏家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里冒出来的,竟然攀附上了郑大人。
郑大人呐,杨家老太爷没见过郑大人,但郑大人的威名他是如雷贯耳,看来“东顾西杨”的佳话很快就要打破了。
杨家老太爷慢慢收回思绪,满脸严肃地吩咐,“去查一查这个苏家的来历。”
杨大老爷小声地问,“往后我们是不是要同这个苏家交往起来。”
“这还用说。”杨家老太爷瞪了杨大老爷一眼,恨儿子不争气,后知后觉的,要是早一点发现苏家崛起的苗头,他们杨家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杨大老爷愣在原地应了一声,下面的子孙们纷纷各自散去。
东边城郊顾家老夫人住的“福寿堂”,顾老夫人起床没多久,正由着身边服侍的仆妇丫鬟们伺候着用早饭,小米粥、银丝卷、流沙包、山药枣泥糕……琳琅满目摆了满满一桌。
顾老夫人上了年纪,早上吃不得那些油腻的,便让下面的丫鬟端了碗清淡的小米粥过来,正一勺一勺喂着喝粥。
家中的夫人小姐们莺声燕语、环佩叮当地过来请安。
顾老夫人看见下面站着的顾大夫人彭氏,招手让人走近了问话,“老大媳妇,你常在城中走动,最近城中是不是出了一个苏家?”
“苏家?”彭氏想了想,半天都没有想起来,那些泥腿子都没有洗干净的小门小户,她很少去关注,也不值得她关注,听到苏家这两个字,她竟然想了好久都没想起来。
“算了算了,问你也是白问。”顾老夫人有些生气,转过头去问后面的彭二夫人。
彭二夫人手捏着帕子,走上前来,笑着道,“说起来,这个苏家,我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听人提起才知道,这个苏家是城中东长街的苏举人家,苏举人在禺山书院当教书先生,家中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瓷器铺子维持营生,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
顾老夫人啊呀一声,这样的小户人家太多了,放在顾家眼里,顾家都不会看人一眼,这样的人家也能得到郑大人的青睐?
“可不是吗?”彭二夫人也不解,“城中那么多家底丰厚的大商户,郑大人唯独许诺了这个苏家,其他的商家连见都没有见,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彭氏站在原地,才想起来这个苏家,觉得好笑又好气,她和苏太太在布政使府上的宴席上见过,她当时还嘲讽苏太太身上穿的马面裙还是去年的式样,这明明没过多久,苏家怎么就起来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