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八月十五。
一支数千人大军自南诏部落出发,向着麟角部落进发。
行军途中,将士们悄然无声。
只有脚步踩在落叶上,才会发出些许声响。
瑶姬对此很是讶异。
因为他们南诏人,向来喜欢热闹,这般行军,只要还不是靠近对方的部落,一般斗湖高谈阔论,以一解路途上的枯寂。
可是现在,这些将士们就好像不是南诏部落的一般。
居然没有丝毫出征时的热血沸腾。
没有人说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人强调自己要如何如何杀敌,如何如何建功立业。
所有人都沉默着赶路。
这是战阵训练时,留下来的习惯。
战争当中,不必要的言语很有可能暴露一支部队的行踪。
进而造成局部战局的失败。
而这失败,说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所以,一般情况之下,大唐的将领都会要求士兵们出征途中寂静无声。
只有归程时,方才解开这一禁忌。
当然,这种沉闷的气氛也有可能会导致士兵们过于紧张,而在战斗之中出现失误丧了性命。
所以一般都是为老兵准备的。
毕竟他们拥有足够的作战经验,知道利弊,也有良好的心态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而新兵往往会因为紧张或是害怕等情绪,而在战场上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这时候,让他们放声谈论反而有助于舒缓压力。
另外,便是军歌了。
譬如西楚霸王项羽,便时常在军中高声咏唱。
这并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歌喉,而是为了鼓舞士气,让士兵们壮起胆子与敌军厮杀。
与之相同的还有秦军那首广为流传的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当时正处西周存亡之际,周王室内讧,而戎族入侵。
大举进攻。
身处王畿周围的秦国,不得不面对戎族的刀兵。
在这样背水一战的情况下,这首战歌应运而生。
而在战歌之下,秦国也最终延续了下来,最终成为了那个统一天下的大秦。
事实上,崔曜早已考虑到了一切。
若是在此时唱响战歌,固然可能激励士气,让战士们气血上涌,士气高昂。
但崔曜想要的并不是这个。
若是敌我战力差距悬殊,我军胜算很小,需要背水一战的情况下,战歌固然可以鼓舞士气。
但是征战麟角部落,在崔曜看来,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所以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士兵们保持冷静,能够按照自己的指挥行事。
若非热血上涌,作出与敌人血拼的愚蠢举动!
换而言之,崔曜所率领的部队军阵,相当于是一台严密运作的机械。
崔曜并不需要某一个零件发挥出远超其本来能力的作用。
他只需要每一个零件都能各司其职,让机械能够顺利运作起来。
这样一来,麟角部落根本就不是对手!
对于瑶姬的疑惑,崔曜只是简单解释了几句,表示自己已经在军阵训练之事为士兵操练过军纪了。
而并没有为其解释什么有
关士气的长篇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