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鲁阳虽然破了,但昆阳那边的魏军是不是也已经撤退了,撤退到了哪里,这个暂时还不知道,吴懿没有发来军报,那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
因此,诸葛亮分兵一万给赵云,让赵云领兵渡过汝水,进攻襄城。
一方面扫清侧翼威胁,另一方面,对昆阳后方形成威胁,逼迫昆阳的陈泰撤兵,或者索性配合吴懿一起,前后夹击陈泰。
而诸葛亮等人,率领剩下的四万七千多北伐士卒,继续往河南郡方向进发,赵云,吴懿等人扫清侧翼威胁后,再快速跟进,一起合兵于洛阳。
这,就是接下来大汉北伐的行军路线。
再说回司马懿这里司马懿不顾名声的放弃约战,利用三天的时间差从鲁阳退兵,近乎完整的把三万五千魏军都撤回了洛阳城。
之所以是三万五千人,是因为要在鲁阳留下一批迷惑蜀贼的兵力,这批人至少要有三千人左右,再加上前段时间守城的伤亡能有三万五千人撤回洛阳,已经算是司马懿带兵有方,撤退途中没有出现逃兵现象了。
而撤回洛阳后,司马懿第一时间就向辛毗了解函谷关战况,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派兵去救回自己的儿子结果被辛毗抓住了,一顿倒苦水。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才知道,自己的长子已经比自己先一步的,去救援了函谷关。
这又是一件很令人值得欣慰的事情。
不管司马师是出于战略考量,还是出于对弟弟的爱护去救的函谷关,至少现在来说,函谷关还没有丢,自己的儿子应该还不至于战死沙场这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但是吧,当着辛毗的面,司马懿还是得骂两句“竖子”,替辛毗出出气的。
不管怎么说,司马师到底是抗命而为,虽然辛毗没办法之下替司马师补齐了调令手续,可不代表着辛毗对司马师没有怨气。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骂两句儿子替辛毗出气,对大家都有好处。
接下来的洛阳,还需要大家齐心合力的一起守卫呢,可不能在这个时候闹矛盾。
安抚完辛毗后,司马懿立刻下令给一同退回洛阳的王凌,让他引兵一万,立刻出发,前往虎牢关加强防御。
虎牢关是司隶和陈留郡的交界处,守住这地方,就等于是为洛阳守军守住了河北援军来援的通道。
河北郡兵要支援洛阳,只有两个方向可以走。
一个,是走河内郡,渡过黄河,从孟津来援。
但问题是,现在鲁阳失守,颍川郡门户大开,蜀贼随时可以通过鲁阳进入河南郡,而一旦蜀贼进入河南郡,肯定会先往西夹击函谷关,跟函谷关外的蜀贼偏师汇合。
这种情况下,函谷关已经没有继续坚守下去的价值了,因此司马懿打算通知自己的两个儿子从虎牢关撤军,直接回防孟津渡口,守住洛阳北部通道。
而蜀贼显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切断河南郡和河内郡联系的地方,必然会分兵去攻打孟津渡口这种情况下,不管孟津渡能不能守得住,河北郡兵要隔着一条黄河天险,从孟津渡来援,都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另一条走虎牢关来援的援军通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毕竟,比起孟津渡来说,虎牢关的坚固程度要高的多,而且虎牢关东靠陈留郡,还能得到兖州贾逵的支援哪怕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帮助虎牢关,能提供一部分粮草军械,让虎牢关坚守的更久一些,兖州贾逵还是能做到的。
所以,虎牢关非常重要,而司马懿手头也没有可用之将,只能是把王凌派过去,镇守虎牢关。
至于在颍川郡的陈泰,司马懿在从鲁阳撤兵前,已经给陈泰送去了军令,允许他自行根据情况撤入颍川,最好能据守许昌。
从战略角度上来看,许昌东联陈留,南接汝南,在这两个地方,陈泰都能得到一些支援,不管是贾逵还是郭淮,都不会坐视许昌失守的。
否则汝南郡和兖州,河洛的联系就会被彻底切断,据守汝南三县的郭淮就彻底被孤立了。
郭淮是肯定会出兵救援许昌的,不可能坐视不理,而贾逵,司马懿相信,他也是一个难得的拥有大局观的帅才,自然也不会坐视汝南被孤立切割,导致东吴军北上,兖州直面东吴军的威胁,肯定也会做出相应的动作的。
因此,陈泰退守许昌,并不是没有守住半个颍川郡的可能。
而从私心上讲,司马懿知道陈泰是不可能轻易弃守颍川的,他就是颍川人,而颍川世家也不会愿意看到颍川这么轻易的被蜀贼占据,毕竟蜀贼对世家大族的态度,肯定会影响到颍川世家的利益。
因此,司马懿命令陈泰据守许昌,私心上也是希望陈泰能依靠颍川世家的支持,在蜀贼侧翼扎下一根钉子,如果蜀贼主力因此去进攻颍川的话,还能为他重新调整河南郡防务提供足够的时间。
各方安排妥当之后,司马懿终于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静坐洛阳城内,等待蜀贼的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