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朱的同意,朱允熥立马行动。
先是先址凑建厂房,之后则是遴选匠人。
毕竟是要负责钱财的,厂房得足够安全外,负责的匠人品行还要端正。
这些东西事关着大明将来货币的长久稳定之策,朱允熥从细节之处把关,竭力把每一处都做到精益求精。
与此同时,石见开采出的白银也在装船。
历史上,朱棣能缔造出永乐盛世的确是有些能力的,没用多长时间便以一万水军掌控了倭国的局面。
倭国那些大名们得到了利益,又有一万水军的武力压迫,很快就和朱棣基本达成了相对平稳的关系。
只不过那些浪人武士不同,他们对于利益的需求少,对朱棣掌控倭国非常的不满,没少因此策划过对朱棣的刺杀。
随着石见的白银起运回来,类似的这些情况将会更加险峻的。
基于这一原因,朱允熥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中和的办法。
开通和倭国的贸易往来,把大明的宝钞流通进去,安抚倭国那些能影响局势大名的同时,也可以此控制倭国的货币体系。
一旦和大明的贸易断了,他们手里的货币就会变废纸一张,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盘。
只要那些大名们不反对,那些武士浪人就翻不起啥浪来。
在和朱棣谈妥这些之后,朱允熥又着重叮嘱朱棣注意安全。
随着石见银矿的有序开采,行刺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朱棣一笑了之倒也没在意。
才刚收到朱棣电报回应不久,徐氏恰好找了过来。
朱棣和朱允熥出使倭国回来后,本以为会训练一段时间水军的,所以才会让徐氏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一块过来。
谁知朱棣突然领着朱高煦兄弟去倭国了,京中只剩了徐氏孤零零的一个人。
徐氏尽管从小在京中长大,但在北平生活的时间远比在京中更久,出来的时间久了难免会想北平的。
“允熥,你四叔他们爷三一时半会恐暂时回不来,明天我就打算回北平了。”
听罢,朱允熥一愣。
“这么急?”
徐氏点了点头,笑着道:“京中很多地方和记忆中的不太一样了,再次回来反倒像做客了。”
“我和你皇爷爷说过了,明天就动身回去,北平的军事虽有大哥在负责,但家里的事情总还是要高炽操心。”
“他第一次当家,我也有些不太放心。”
徐氏留在京中,本就没什么可做的事情,她既然着急回去,朱允熥也没再多留。
“那行。”
“明天侄儿安排人送四婶回去。”
徐氏连连摆手,随之拒绝道:“我过来的时候带王府护卫了,不用再麻烦了。”
说着,又道:“等你啥时候有时间来北平,让高炽带你到处去转转,北平的风景不用于京师,但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要是迁都能成的话,说不准还要常住呢。
朱允熥笑了笑,应道:“那是一定的。”
“高炽喜欢读书,侄儿上次答应他职大有了新教材要随时送给他,四婶走的时候帮侄儿给高炽捎回去吧。”
朱高炽除了不善骑射外,别的方面的能耐还是很突出的。
多加培养的话,说不准啥时候就用到了。
之后,朱允熥又道:“侄儿正好和四叔再聊些倭国的情况,四婶可以借电报和四叔聊聊。”
当初电报刚问世的时候,朱允熥就曾先送给了朱棣几台。
对电报机,徐氏是知道的。
正因为知道,才知其重要。
一听这,徐氏赶紧连连摆手,拒绝道:“这可使不得,电报机是沟通军政的,哪能被私情所利用。”
朱允熥一再相让,徐氏就是不应。
最后,在徐氏的一再坚持之下,还是由朱允熥代为给朱棣发了封电报,告诉了朱棣徐氏要回北平的消息。
朱棣累死累活的在外面拓宽海外渠道,人家媳妇要回北平了,总不能连知会都没有。
知道这后,朱棣倒也没多说啥,只说徐氏要是想家了那就回吧,只是叮嘱朱允熥帮忙安排一下。
有了朱棣的这话,即便是徐氏全都安排好了,朱允熥也不能直接撂挑子不管。
帮徐氏打点了一下行李,又核查了一下该带的东西是都否带齐全了。
最后,还安排了林雄带人去送。
当天晚上,郭惠妃叫了朱橚一家在宫里设宴送徐氏。
老朱,朱标,还有朱允熥一同参与。
对徐氏,老朱虽也是不苟言笑的态度,但看的出来老朱心中的那片柔软之处,是有徐氏的一席之地的。
这不仅是因朱棣,更是因为徐达。
常遇春,徐达,还有汤和,这三人对老朱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而在老朱跟前,徐氏落落大方的,完全把自己融入进了儿媳,以及后辈的角色中。
加之,朱橚两口子也都和徐氏相熟,因而饭桌上其乐融融尽显,吃的还是非常松快和睦的。
正吃到一半,魏良仁进来汇报,道:“皇爷,有几个朝臣求见。”
大半夜的,早就已经下值了,有啥重大军政奏报自会有相关衙门奏请,用不着几个朝臣结伴奏请。
老朱抓着快子的手停了一下,随后这才又道:“让他们等着。”
那些朝臣近期的表现,让老朱非常不满。
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大部分时候的确和老朱达不成一致了。
老朱不去见那些朝臣,别人也不好多说啥,但在听了这些朝臣求见的消息后,老朱的情绪明显发生了改变。
桌上的人都担心惹老朱生气,自然不复之前的其乐融融了。
老朱也不想在这种状况下继续,很快主动起身道:“咱去忙,你们继续吃吧,别浪费了。”
老朱刚一走,朱标和朱允熥赶紧紧随。
现在老朱年纪不比以前了,而那些言官喜欢以直邀名,不怕老朱生气,就怕老朱不生气。
以老朱的身体,成全他们虚名,他们想的倒挺美。
所以,不管是朱标还是朱允熥,都在以最大程度避免老朱自己会见那些朝臣。
不用老朱说话,朱标便道:“你留下继续吃吧,孤陪你皇爷爷过去就行了。”
朱标不过就是表面温和谦恭,内在绝不是个任由朝臣摆弄的主,既然吃不了亏了,朱允熥也没非坚持跟着过去。
“好。”
“那需要儿子时儿子再去。”
目送着朱标随同老朱离开后,朱橚拉了拉凳子一把搂住朱允熥脖子,道:“来,喝一杯。”
朱橚都碰了杯,朱允熥不喝都不行。
朱允熥仰头干掉了杯中的酒,随之便直接道:“五叔,有个事情侄儿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一听朱允熥要说正事,朱橚当即正襟危坐,严肃道:“你说。”
朱允熥也毫不含湖,回道:“是这样的,目前南方的医学院已经很成熟了,医疗普及基本已经达到每个县里了,但在北方占比连南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话还没说完,朱橚就想到了。
“你让我回去组建医学院?”
朱允熥既然开口了,也就不再拖泥带水,干脆了当道:“是有这个意思,开封,洛阳,西安,北平等这些北方大城首先必须得有。”
“其次,还要把凤阳的草药基地在北方复制出来,从凤阳的这草药基地把草药疏通回北方,成本无形中也在攀升。”
“自开海之后,南方百姓自渐富裕,而北方始终还处贫困之际,同样都是大明的子民,不能只管南方不管北方了。”
提前布局好这些,除将来迁都之后省心之外,也能让那些反对的人少些反对的理由。
听罢,朱橚略微沉吟后,道:“凤阳那片草药基地已经非常成熟了,的确不需要本王自自看着了。”
“你说的倒是也有道理,医学院在北方的普及程度的确是不太够,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馆都说有草药短缺情况。”
“那本王啥时候启程?”
朱橚是个雷厉能行的人,话才刚说完便准备行动了。
“不急。”
“我还没和皇爷爷说呢。”
朱橚当初之所以能留在凤阳,那是因为当初朱允熥在开封遇袭,老朱一时急火攻心身体出了些毛病。
朱橚以自己懂些医术缘由,在没有老朱旨意的情况下,跟着朱允熥私自回了京。
然后,被老朱以无诏进京软禁在了凤阳。
知道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表面说起来还是戴罪之身。
回来的时候不能随便回来,回去的时候当然不能随便走。
“说不说不还是你一句话的事。”
朱橚端着酒杯,嗤之以鼻说。
他留在凤阳这么多年,不还是老朱为了支持朱允熥的医学院吗?
要不是这,他早被老朱赶回去了。
“那五叔做好动身的准备吧。”
朱允熥咧嘴一笑,直接应了下来。
老朱对他的偏袒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他没必要再藏着掖着的。
对于迁都的事情,老朱是赞成的,而他做的这些又都是为迁都谋划。
所以,就朱橚说的这些,老朱答应的几率很大。
正在和冯氏闲聊的徐氏听到这,这才适时出口道:“你们要是有啥需要在北平落实的,王爷即便不在家,也也可以找高炽落实。”
只要把草药基业扩建到北方,将来不管迁都到哪儿,用药都能方便上很多。
不过,要是能在北平的话固然最好了。
朱允熥笑着道:“北平毗邻运河,确有利于草药的疏通,五叔可以考虑一下。”
在这个事情上,朱橚饱以着很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