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帝辛是有出兵权,可是高句丽,琉球等地又没有侵扰过北疆的防线,和帝辛井水不犯河水。
在朝廷拒绝了各地边关出兵的请愿之后,帝辛突然派兵沿着大离边境对这些地方出兵,不是打朝廷的脸是什么?
因此,此事一出,京城的朝廷百官也会对帝辛的印象下降。
来到雁雀关短短几年的时间,帝辛就先是出兵突厥,后又出兵高句丽等地,若是有心人如成王等说不得还会给帝辛安上一个穷兵黩武的形象。
抹黑的时候,他们可不会管北疆之地是否有这个实力支撑出兵的消耗。
谣言一时爽,辟谣跑断腿。
如此,还会进一步影响帝辛在百官和百姓中的名声。
在场的众人都知道,帝辛是有志于大离皇位的。
远在边陲的帝辛,想要获得争夺皇位的优势就只能靠着功绩和名声,若是名声有损,会直接影响到裕王未来的谋划的。
而且,功绩方面帝辛现在的确已经够了,但这是在不犯错的情况。
相比起好的,人们从来只能记住坏的。
高句丽,琉球等国的军队在战力上的确不如擅长骑兵的突厥,但地理环境也让他们有着自身的优势。
除了突厥之外,大离周围的其他小国都有着自己的城池,因此虽然进攻上比不过突厥,但在防守上却要强上一些。
而这一次,帝辛是主动出兵。
三万军队,若是胜利了还好,但要是失败了的话,那么他之前所有的功绩都会被人抹去,甚至会被人借机泼上更多的脏水。
到了那个时候,帝辛就只有被押解回京问罪这一个可能了。
因此,在西子和沈千华的眼中,帝辛的计划充满了风险。
安君山和欧阳轩也是一点就透。
他们虽然非常希望建功立业,但情况要真的如西子和沈千华预料的那般发展,那不仅仅是裕王,身为裕王一系的他们也不会落得什么好下场。
于是肉眼可见的,两人也动摇了起来。
而曾弘深也褪去了沉默的状况,开口支持西子和沈千华。
暂缓出兵。
或者说,如武成侯一般,先向朝廷请愿,若是朝廷同意了的话再行出兵。
虽然这样一来,朝廷也不得不同意其他地方边陲将领的请愿,裕王的功劳会被分薄出去,但是风险也会降低很多。
那些将领不仅不会对帝辛充满不爽,甚至还会感激帝辛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而即使失败了,对裕王的影响也会被降到最低。
而西子和沈千华对帝辛的计划提出异议,除了以上的那些顾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不等帝辛说话,西子接过沈千华的话头,继续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