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侠客说道:“如果是找当地的百姓的话,我们人生地不熟,估计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什么靠谱的人,这才是麻烦的地方,如果所托非人,把我们给留在沙漠,那才叫天不应。”
岳观潮搂住他脖子:“徐道士,你不是说你在这里认识个老道士叫王元禄吗,要不我们去找他吧,他在敦煌十几年,总比我们这些面生人要好,说不定还能帮到我们。”
徐侠客点点头:“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样吧,我们也先休息好,等明天一大早我带你们去千佛洞。”
“行,我看还是先见到这个王道士再说吧。”
众人来到敦煌才不过半天时间,这几天路途遥远、颠簸折磨,身子骨早就快散架了,他们只好各自回房补觉,总算是能把身体摊平休息了。
睡到傍晚,几人在附近的面食摊子吃了饭,回去的时候就已经见店家在封窗子,个个伙计把窗板支棍收回,巨大窗户咯吱一下,轰隆一声将窗户盖上,再用窗台上的卡扣凹槽给扣紧,等木板封闭严实,走廊也就算是被封闭完成了,各处开始挂起煤油灯,照得走廊各处一片昏黄。
岳观潮他们回房后,等到太阳落山,面向外面的方窗光芒消失后,周围果真嘈杂起来,就好像有无数叽叽喳喳的鸟雀在乱飞,不过片刻功夫,就已经见外面的窗板轰隆响动,就好像被冰雹砸下窗户,哗哗啦啦响动不停,直到半个时辰以后,这股嘈杂动静才算安静下来。
….
夜晚来临,周围的气温已经在降低,他们很快就已经听见冷风吹拂,那小窗户被刮得哗啦作响,若非是小窗,估计早就飞出去了。
一夜风沙呼啸,众人安稳睡去,第二天,徐侠客叫了马车,带着他们出了敦煌城,前往位于西南方向的千佛洞。
所谓千佛洞,也叫藏经窟,是敦煌当地百姓对它的称呼,官府的文献资料上,千佛洞正确的称呼为漠高窟。
若要往前追溯,漠高窟开始出现的时代,是东晋十六国时期。
大概前秦建元年间,沙门僧人乐遵来到河西走廊尽头,行到这里时,抬头的一刹那,见鸣沙山光芒万丈、金光蒸腾,就好像有千佛驾临,于是他在宕泉河道崖壁上凿下石窟用于修行,这是漠高窟的第一个石窟。
其后,北魏、北周、隋唐、吐蕃都曾经在这里开凿石窟,命工匠绘制壁画,至于安史之乱的时代来临,河西被张议潮家族、曹议金家族轮番把持,他们不仅新建数量颇多的石窟,连带着石窟外的窟檐和塔楼都一并修缮如新,还在崖面绘制大量色彩浓郁的露天壁画,使得千佛洞的外观更为恢弘壮观、震撼万千。
自唐朝开始,漠高窟又经历南宋、北宋、西夏、元朝时代,到了明朝彻底封禁关外,才算彻底停止修窟,从东晋十六国直到明朝,前后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严格意义来说,漠高窟不是一朝一代或者一人一家的产物,而是多民族风格交融的文化艺术结晶。
两千年来,前秦人、北凉人、鲜卑人、党项人、汉人、藏人、元人都曾统治过这里,不断有供养人、贵族、僧人、军官、匠人、百姓等礼佛团体,出资敲凿石窟、描绘壁画,这才形成如今兼收并蓄、包容万千、辉煌璀璨的千佛洞。
时至今日,千佛洞共发现七百多座石窟、成千上万的彩塑、壁画,至于其中隐藏的经卷文书和历史文物更是不计其数,实为民族艺术瑰宝。
徐侠客介绍着漠高窟时,马车一路向西南行走,到宕泉河岸时,众人下马查看情况,已经能看到鸣沙山东麓山崖上的漠高窟。
鸣沙山黄褐山体之上,大小石窟接近千座,排列在将近两千米的山崖石壁上,各处石窟层层叠叠互相堆摞,有栈道或者木梯连接高处的石窟。
在接近山崖中段的位置,还有个高可达崖顶的大佛殿,九层塔楼出檐高挑,形似嵌进石壁的巨大佛龛,至于其他各处,也有几座窟檐散布各处。
3931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