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书屋 > 修真武侠 > 逍遥英雄传 > 关于大结局的说明

关于大结局的说明(1 / 1)

存稿都已经设置了定时发贴方式,一直到8月16日19点截止,全部发完,每小时一小节定时更新,读者不用发愁断更的事,我也不发愁,因为都是电脑上的原稿,拷贝粘贴,设置好发贴时间就行了,一点也不用操心。

《逍遥英雄传》原名《逍遥侯》,写于大概七年前,原本发在起点,但发了两次,每次都没坚持发完,从发表的角度来说是太监了,但事实上,七年前本书便已经写完了,这一次改在发表,终于发完了,网上无数的盗贴也总算是可以找到完整的书稿进行盗粘了,恭喜恭喜。

写东西其实只是业余爱好,写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去为什么写,目的是什么,只不过想到一个故事,想把它写完整,不知不觉就写出来一个125万字的小说,这也是刚刚开始写作时料想不到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写出这么一个大部头的小说来(当然,比现在一些网络小说动不动就是七八百万字差远了)

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当成网络小说来写,如果是网络小说,肯定会更注意情节的快速性,节奏的突发性等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随时抓住读者来付费阅读。至于本书,写作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要在网上这么发,而是因为从小对金庸小说的热爱,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热爱,一方面有意识地模仿金庸的笔法,另一方面金庸系列小说中也存在一些空白的地方(除了射雕三部曲之外),偏偏又对金庸笔下的一些人物实在是喜爱,从而有意地设想这些主人公后续的故事,所以才有了写这本小说的冲动。

金庸武侠小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主题,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可贵的,值得传承的精神,而现代生活中,这种精神已经成了稀罕物,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短视中,胸中没有一种高度更高的信念(或者说理念,原则等等),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化还是退化,作为一个70后的人,大部分日子还是在比较传统的社会进程中长大的,这方面的教育或者传承还比较突出,但对于80后或者90后,这种教育已经有点缺失了,这也许只是一种个人的偏见,事实并非如此,但我自己所看到的却确实是这种情况,只不过内心还是希望自己看到的只是假象,否则,一个民族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没有一种老祖宗们流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件很危险的事。

金庸武侠小说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史实无缝结合,看了金庸小说,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小说中的故事是历史中真实发生的,因为它的情节设计太符合历史事件的发生了,又非常合理,以至于当年香港的乞丐还真觉得自己是丐帮传人,而且丐帮历史上真有洪七公、黄蓉这样的帮主,这种小说到现实的映射,往往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影响力及广大读者的接受和喜爱。

基于这两个特点,在《逍遥英雄传》中,我也试图使作品具有这二者的特点,一方面延续了倚天和射雕系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另一方面也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把故事情节和真实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故事更合理,与时代背景结合得更紧密些,从文笔上也尝试着模仿金庸老先生的笔法和故事铺垫设计的特点。

至于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我一直都认为是很具有文学性的,(否则也不会在某些地方有人提出拿一些武侠小说的片段入小学生语文课本),这一点也和现在大多数网络文学、网络小说不同,这些小说如同饮料一样,刺激,但看完之后很快就忘了,有文学性的武侠小说也是属于真正的文学作品,其酽如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长读、反复读都不会厌倦,饮料只是解一时口渴,但茶却可以形成文化,茶道不就是一种非常深厚的文化吗?

有了这些理解,这些崇敬,闲暇之余,完成了这本小说,不求什么,不为什么,只是一种爱好,一份消遣,但对于这份连我自己当时也料想不到的成果,写完之后还是有所期许和梦想的。当然,我不期许拿这个去赚钱(虽然我也缺钱),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有哪位读者看完本书之后,说一句“还真像金庸自己写的”,那我真的感觉到非常荣幸。如果更进一步,能够让金庸老先生看到这本书,看完之后能够点点头,说一句“尚可”,那对我来说,就更如同像中了六合彩大奖一样的兴奋了。

为了梦想有一天能够真的实现,如果读者中哪位高人真的和金庸老先生有过接触,推荐让老先生看一眼,给个评价,那真的比孔夫子听到韶乐一样会忘乎所以了。

最新小说: 剑出霜满城 我找到了熟练度的正确用法 多子多福,我的大帝征途 修仙:末世仙路 调教 虐菊 虐乳 挤奶 憋尿 重生,世子妃不愿洞房,休了便是 皇室弃子,开局建立无上仙朝 再来一次好吗动漫免费 笨蛋小少爷又被炒来炒去 仙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