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对闵县的改造,就要说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怀恩寺。
怀恩寺的淫僧在一场大火里都被烧死了。
和尚是死了,庙是留了下来。
就那些和尚做的事情,是死不足惜,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是人神共愤。
和尚有罪,但庙没罪。
求神拜佛这样的事情,不是封建迷信,更多是一种信仰。
事情是有两面性的,封建迷信要不得,但人不能没了信仰。
信仰是道德的底线。
一个真心实意求神拜佛的人,他对神佛就会有敬畏之心,那么当他要去干一件坏事的时候,他心里就会想着,自己这样做了,是不是会受到神佛的惩罚,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力。
怀恩寺本身没有错,这样荒废了未免可惜。
一处占地大,又有现成建筑的地方,就应该利用起来。
这就让裴云有了想法,让南山工程队对怀恩寺进行了改造。
只保留了一个供求神拜佛的正殿,其他地方在改造过后,发挥了新的用途。
这新的用途是——教书。
是的,在裴云的规划下,怀恩寺变成了怀恩书院。
在大秦,读书是上等人的待遇,只有读书了,才能有真正出人头地的机会。
同时,读书的费用也一样的高,光是买书籍,买笔墨纸砚,这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了的。
又有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生要是能出人头地,那就是鱼跃龙门,光宗耀祖的事情。
可读书这条路,就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
最终能通过的,不过是寥寥的一些人。
其他人则会摔得疼。
一个读书人,要是过不了读书这条路,那他能做什么?
让他做农活?做些手艺活?
首先,他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即便是农活手艺活,你要是没有体力,没有学过,就是什么也办不成的。
一个读书人放下了书,就是手无缚鸡之力,他也就是会读书,其他是一窍不通。
再一个,一个读书人是自惜身份的,读了书后,就觉得自己是上等人了,就该有傲骨,在读书人眼里,农活手艺活是下等人做的事情,要让自己弯下腰来做这些事情,比杀了自己还难受。
简单的一句,本事没有,眼光还高。
读书是一条出路,但要是走不出去,就是条绝路。
当然,这仅限于普通老百姓,若是家财万贯的,自然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因此,读书人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担的,可是普通老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就唯有读书,这就成了一个死结。
其实是有办法解决这个死结的,那就是降低教育的成本。
可这也更多是痴人说梦话。
想要降低教育的成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资源。
就拿闵县来说,作为一个县城,竟连学堂都没有,别人想要读书,不是跑到有学堂的地方,就是把先生聘请到家里。
在当下,读书就是一个大问题。
教育重要吗?
裴云知道,教育是重要的。
很简单的道理,自己这一身的本事,就和教育离不开。
如今的闵县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教育一样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