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桢听完高务实的一通解释,恍然道:“原来日本倒也不算太差,一年能产差不多两千两百万石粮食?”顿了一顿,又问道:“求真,你是大司农,不知道咱们大明一年能产多少粮食?”</p>
好问题,但是户部其实并没有这个数据,因为大明不是按照这种制度进行统计的。不过面对好奇宝宝朱应桢,高务实也只好临时给个十分粗略的估算给他。</p>
“约有二十万万又三千万左右。”高务实答道。</p>
那就是20.3亿石,这个数据可能不准,因为高务实的粗略计算方式是这样的:万历年间中国耕地总数约为11亿亩,明朝亩产大约为174公斤,那么明朝的粮食总产量为1914亿公斤,折合20.3亿石。(再次重申这个数据只是粗略估算。)</p>
高务实这么一说,朱应桢就放心了,哈哈一笑:“果然是蕞尔小国,不过我大明之百一。”</p>
谁知道高务实大摇其头,正色道:“国公爷,这账不能这样算。”</p>
朱应桢诧异道:“为何?”</p>
高务实叹了口气,问道:“国公爷为五府都督,当知我大明有兵几何?”</p>
“天兵百万!”朱应桢昂首挺胸地道。</p>
高务实点了点头:“听起来很是不少,但是国公爷算一算,咱们二十万万的‘石高’养兵只是百万,倘若换去日本,他们应该有多少兵?”</p>
这题不难,百一即可。朱应桢笑道:“那不就是一……呃,一万?”说着他自己也瞪大了眼睛。</p>
高务实微微一笑:“现在国公爷知道这账不能这样算了吧?”</p>
是,朱应桢知道了,但他还是一脸震惊:“可他们拢共只有这么点粮食,怎么养起那么多军队的?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就这次倭人那个摄政王出兵攻打岛津家,就出动了十万大军!”</p>
高务实点头叹道:“这就是制度问题了,另外……日本对寻常百姓的搜刮之严重,至少十倍于大明。”</p>
朱应桢呆滞了半晌,跳脚道:“这他娘的倭人可太狠了!我就纳了闷了,搜刮这么狠,倭人百姓居然不造反?”</p>
这题高务实懒得解,因为要说的话得扯太远,所以他轻轻摇头:“日本那位摄政要求每一万石的石高,战时需要出兵250人……我补充一句,这个数字应该是充分计算之后得出的结果,是日本人能够承担得了的。”</p>
朱应桢虽然很怀疑这一点,但他不敢质疑高务实,只好换了个思路,沉吟道:“啊……那他们有两千两百万石高,一共也就是能拥有……五十多万大军?”</p>
朱应桢说着,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瞪大眼睛道:“这他娘的,都够我们大明一半的兵力了!”</p>
高务实点了点头:“正常来说,是五十五万常备兵力。”</p>
朱应桢吞了口吐沫,干咳一声,正要说话,忽然想起这其中有个问题,忙道:“那不对啊,按照求真你刚才所言,岛津家原先有七十七万石的石高,那应该是有常备兵力……呃,多少人来着?”</p>
高务实答道:“一万九千余,将近两万。”</p>
“着啊!可据我了解,岛津家只有万余兵力。”</p>
高务实笑了笑:“那只是因为他家穷得很,而且近些年总是遭灾,因此虽然有这样的石高,平时却不肯养如此多兵,刻意收缩了一些罢了。”</p>
“哦……”朱应桢恍然大悟。</p>
但高务实却又接着道:“不过也正因为穷,这次丰臣秀吉把他们家早些年抢占的一些领地收了回去之后,他们从七十七万石降低到六十万石,这个财力打击就更严重了。”</p>
“那可糟了。”朱应桢愕然道:“这岛津家本来就穷,现在又被坑了一把,岂不是更穷了?那他们拿什么买火器?”</p>
说到这里,成国公顿时怒了:“难道这些倭人还想打本国公……打咱们的秋风!”</p>
在成国公眼里,岛津家穷死了也和他没关系,但想打他的秋风那就万万不可,胆敢有这种想法都应该千刀万剐。</p>
不过高务实看来倒挺镇定,微微笑道:“说打秋风未免夸张了些,我料岛津家应该还不至于有这狗胆……我估计,岛津义弘恐怕是想赊账。”</p>
朱应桢瞪大眼睛:“赊账?凭什么啊?”</p>
“自然是凭他觉得拿了咱们的火器就能在别人头上抢回来咯。”高务实笑道。</p>
“这个……”朱应桢思索了一下,摇头道:“我看这个不太靠谱,万历一式和万历二式虽然厉害,但他们家的兵力实在太少了一些,我还是觉得他们打不过那个谁。</p>
求真,我看这账不能让他们赊,万一他们打输了,到时候被那个摄政王一怒之下直接撤藩的话,咱们找谁要账去?”</p>
高务实笑道:“有道理,所以我觉得国公爷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p>
“啥意见?”朱应桢一愣。</p>
“先让他们进行藩政改革,夯实财力。”</p>
——</p>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p>
感谢书友“曹面子”、“Lyloveww”的月票支持,谢谢!</p>
www.yqxsg.cc。m.yqxsg.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