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城里的那场震动四方的剧烈爆炸,是九二步兵炮七十毫米榴弹的杰作。
此前,方临佑带着三个步兵连突袭阿瓦西门大获成功,虽然在作战初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反击,但登上城墙的方临佑仍然非常谨小慎微,他不仅把野外的炮兵连和另外一个连调了过来,还把三个步兵连的炮兵平均部署在西门城楼的南北两侧的城墙上,三个步兵连围绕着仍然在燃烧的城门楼,使用现场各种用得上的障碍物,很快构建了一个面向城内三个方向的临时防御阵地。
三个连队的十二挺蒙蒂尼机枪分别面向南北两段城墙和城门楼下那条横贯东西的大街,使得这个防御圈的火力能封锁、控制附近南北段两、三百米的城墙和街道。
方临佑匆忙完成这些部署用只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终于听到来自城里王宫方向以及城东北和西南两座兵营里急促的号角声。
由此看来,缅军终于意识到了阿瓦城遭到不明敌人的夜袭,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他们准备对西门城楼发起有组织的反击。
战后,方临佑在总结报告里对缅军的三路进攻战术组织水平评价很高,他在后来的总结报告里这样写道
“……当时缅兵从三个方向发起了反击,从望远镜里观察,首先有大约一千多人分别出现在城墙南北两个方向,而人数最多的一路进攻是从那条横贯东西、连接西门城门的大街上发起的……
由于缅兵这三路的进攻距离不一样,为了实现协调攻击的目标,其中距离我方最近的、来自西南方向军营的队伍并没有马上出击,而是安静地停留在南面的城墙上,结成紧密的战斗队形。
他们的目的显然是要等待另外两路的靠近到合适的距离后,同时发动对我方阵地的冲击,显然从战术上讲,这种安排的确很正确,要知道,缅军是在黑夜里遭到突袭的,在全城陷入混乱的不明的情况下,对方还能有这样相对冷静的战术部署,显然敌方统帅有相当优秀的战斗素养……
然而敌人完全没有料到我方火器致命的射程和精度……”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以后,缅军开始展开攻击行动,三个方向几乎是同时开始进攻的,三路前锋均由大型盾牌手和长矛手组成,在狭窄的街道和城墙上,缅兵们结成紧密的阵型,彼此相互依靠着前行,速度虽然缓慢,但是不得不说,步伐十分坚定,而且整齐划一-。
显然,对于以冷兵器为主的军队而言,如果对方的人数优势和机动优势发挥不出来,是很难打破这种阵型的……”
方临佑认为,阿瓦城里驻防的缅军的确是一群久经战阵且训练有素的军人,怪不得这几年白文选李定国数次想攻打阿瓦城救出永历皇帝,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缅军野战虽然弱,但凭借地形和坚城,还是能打仗的……
此前,方临佑为了能观察战场全局,让士兵给自己搭了一个木制的高台----这是用装九二步兵炮炮弹的木制弹药箱搭的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台子,战斗中他一直就这样站在上面,手里拿着望远镜借助火光四处观察发号施令。
事后他每当想起这一幕时都有些后怕,因为木制的弹药箱里还有不少是还装满了炮弹的,他其实是站在一堆炮弹上的!还特么是最前线!万一有一颗流弹、或者身边士兵们手里的步枪走火,打到由这堆由炮弹组成的“金字塔”上,他可就真的要“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