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之利,利在盐铁。
仅“利益”的角度还好说点,没有盐铁产业,无非是少收点钱,反正收再多,都会被同舟社刮一层。
但从“利害”的角度讲就不得了了,盐铁不仅是商品,还关系国计民生。
赵宋最重要的产业被同舟社掌控了命脉,说话自然没有底气。
赵佶才会不惜放弃其他利益,指示王黼一定要谈妥盐铁交换协议。
其实,赵宋君臣想多了。
同舟社连野蛮的金人都能卖给铁器甚至兵甲,徐泽自然不可能拒绝同胞们盐铁的生产生活需求,故意卡赵宋的脖子。
他们不知道的是,徐泽不仅会同意卖铁,还会非常主动地卖。
徐泽如此做,当然不是见钱眼开,其人自有深入考虑。
任何产业要想快速健康发展,首先的前提是有繁荣稳定的市场。
历史上的南宋丢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大型铁矿,不还是照样批量打制极为耗铁的步人甲?
不卖铁给赵宋,逼得他们花大精力开发蜀地和江南山中的铁矿,到头来亏的还是同舟社自己。
所以,铁不仅要卖,还要提高产量,以“友情价”多多地卖,如此才能不断拓展市场,推进冶铁业的良性发展。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是重工业的基础,也是国防和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赵宋因为庞大的国防和生产需要,钢铁产业即便放在后世也值得夸耀,但离“工业的骨骼”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一年几百万斤的课额听起来很能糊弄人,可折合成后世计量单位,也不过是万吨级而已。
当然,铁课不是铁产量,实际产量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但再高也就几倍而已(赵宋冶铁收入官民二八分账,实际执行过程中又有出入),顶天了只有十余万吨。
这个产量远超前朝,可仍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国防和百姓生产生活所需,更无法满足徐泽对未来国家建设的构想。
实际上,早在八年前,同舟社众人还窝在梁山做渔盗时,徐泽就已经开始着手推进冶铁技术发展。
这些年
来,其人先后给汤隆、严四郎、陈淳、雷振等人安排了冶铁技术课题。
只是这些人要么懂一点理论却没有实务经验,要么纯粹只懂技术不懂理论,更不懂管理,导致此事进展始终不快。
到目前为止,同舟社治下的各铁务只在水力运用、批量化生产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其余方面则多是挖掘现有技术,突破性的进展很少。
徐泽预感冶铁业的技术积累已经到了某个临界点,差的只是突破的契机。
但赵宋之前的发展一直是铺摊子形式的简单复制,甚至还是逐级保留关键技术的“多次阉割版本”复制,导致这个产业始终无法突破。
同舟社要发展钢铁业,当然不能再继续重复这种低端运营模式。
徐泽需要一个实干人才将政策、技术和管理统合起来,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总结、归纳、提高和推广冶铁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这个产业早日迎来突破发展。
管勾信德府、磁州、相州三地铁务的陈规,就是徐泽选中的实干人才。
他这次出巡直奔信德府,就是为了考察陈规的工作进展情况。
天气炎热,为了出行方便,二人都没有穿官袍,皆身着短衫头戴草帽。
陈规陪着徐泽检查了几处冶铁炉,热出了一身汗。
出了铁冶,徐泽带陈规来到树荫下,跟随亲卫知道社首的习惯,已经放好了马扎。
“元则上任这些时日,就改进冶铁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可有想法?”
到任信德府之前,社首曾找陈规谈过,就加强冶务管理,提升钢铁产量质量上提了一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