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张国梁,也成了何桂清眼中的救命稻草。
胡雪岩回答何桂清道:“苏州的局势很糟糕,当面的革命军是步兵第四师,长官叫李秀成。此人是杨烜亲信,很得杨烜的真传,极擅长打巧仗。
“张殿臣与李秀成多次交手,屡屡战败。李秀成非常狡猾,并不急着进攻苏州,而是派兵扫除苏州周围城池,把张殿臣的捷勇包围在了苏州。
“看情形,李秀成打算全歼捷勇。张殿臣空有一腔报国心,空有一身本事,却已无力回天。以我度之,张殿臣很难守得住苏州。”
形势很坏,超出了何桂清的意料。他头脑极为混乱,说道:“苏州好歹还有张殿臣,常州全都是些败兵溃勇,秩序荡然无存。不等革命军进攻,乱兵自己起哄,常州城就要丢失了。”
胡雪岩一听这话,心知不妙,说道:“大帅,王大人叮嘱我许多次,让我一定转告大帅,常州是两江总督临时驻地,也是两江士绅的观瞻所在,大帅决不可轻易离开常州。
“退一万步讲,江南大营溃败,清朝气数已尽,大帅总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一旦大帅离开常州,将失去凭依,首先士绅将生异心。
“日后,就算我们打不过革命军,不得不降了革命军,只要大帅在常州,就可以‘献城投降’。这可是份厚礼,革命军也知道这里面的轻重,不敢小瞧大帅。”
胡雪岩话说得很委婉,也很照顾何桂清的面子。一时之间,何桂清颇有些心动。
忽然,督署衙门外面枪声大作。何桂清脸色吓得苍白,还以为是革命军打进来了,连忙差人查看。
不久之后,亲兵汇报,说是江南大营的败兵趁乱抢劫,与团练所生了冲突。
何桂清刚刚恢复的镇定又消失了。他变得更加六神无主,在签押房内焦急地来回踱步,神经质般地说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常州是座危城,败军靠不住了。常州守不住了,常州守不住了。得去苏州,对,去苏州,不能停留,立刻,马上。”
胡雪岩为了做生意方便,捐有一个道台的头衔,常在官场中厮混,见过许多官员的丑态。眼下的何桂清,犹如被人参倒了的官员,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把一根稻草当成了救命工具。
他还想再劝劝何桂清,可何桂清毫不听劝,重新摆起了官威,传令准备出城。
于是,总督署内乱作一团:轿班准备轿子,亲兵准备武器行装,属吏收拾文书印信,总督姨太太们哭哭谛谛……
胡雪岩怅然若失,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消息很快传遍全城,常州士绅结队来到督署衙门前一探究竟,生怕何桂清抛弃一城百姓。
按照惯例,满清督抚排场极大,出入衙门都要鸣放礼炮。
何桂清要逃跑,当然不敢光明正大地从正门走,也不敢放礼炮,只得走后门离开督署衙门。
后门处同样围了许多士绅。他们一见总督要弃城,全都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齐声说道:“大帅,请您留下来主持大局!”
何桂清面对革命军六神无主,面对百姓却异常穷凶极恶。他毫不顾惜民意,下令亲兵驱散士绅。
士绅们生怕何桂清弃城,当然不肯起来。何桂清丧心病狂,竟然命令卫队开枪,当地枪杀十几名士绅。
两江总督管辖区域大致包括现在的江苏、上海、安徽、江西三省一市,堪称满清督抚中第一肥缺。
何桂清乃堂堂两江总督,为了自己逃命,竟然作此举动,真是十恶不赦。
(此事并非小说杜撰,乃历史上真实发生。)
胡雪岩当场目睹惨状,顿觉眼前一黑,对满清丧失了希望。
之后,何桂清带着卫队一路逃往苏州。到了苏州城下,江苏巡抚徐有壬指责何桂清丢城失地,拒不接纳何桂清。何桂清如丧家之犬,又没脸返回常州,只得逃入了上海租界。
何桂清从小就是神童,十九岁中进士,二十岁点翰林,三十二岁迁兵部右侍郎,可谓少年得意。哪知道,这个“金榜少年”,最终却成了“弃城总督”,被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