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于去年正式宣告成立,其基业则肇始于七年前。七年来,皇上带着部下高歌猛进,帝国也发展迅猛。不管是工商业、还是教育,不管是军事战绩,还是民生、政府,成绩耀眼夺目。
“古往今来,人们皆向往大同社会,所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咱们读圣贤书,一直盼着能早日进入大同社会。
“谁能想到,历代帝王,历次盛世,皆摸不到大同社会的皮毛。倒是在帝国治下,幼童可上幼稚园,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学,孤寡老人可入福利院,看病可以减缓医药费。这不就是大同社会的雏形吗?
“涤帅,我黄冕也算阅历丰富。但中华帝国这样朝气蓬勃的国家、革命军这样无往不胜的军队、国民政府这样高效说法的政府,我却是第一次见、第一次听说。
“我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的希望正在于帝国,能够带领中国复兴的,也只有当今圣上!任何阻挠帝国统一中国的人,都将是螳臂当车。”
曾国藩不可思议地看着黄冕,脱口而出地说道:“无稽之谈!无稽之谈!服周,你好歹也是个饱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说些这种鬼话?我华夏数干年历史,若有亡国的朝代,一定时未代皇帝昏聩,朝政紊乱。
“如今咸丰皇帝天资聪颖,勤政爱民。我们读书人世受皇恩,自应努力报效朝廷。你本是大清的官员,可听你的话意,对皇上大不恭敬,岂是我们做人臣的本分?
“杨烜起兵造反,尚且给自己起了一个‘惠清’的表字。你虽然投降了杨烜,却不要数典忘祖!”
黄冕冷笑一声,说道:“涤生,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满清气数已尽,皇室子嗣不盛,便是明证。咸丰醉酒、好色、沉溺戏曲,不是亡国之君又是什么?
“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带领革命军无往不往,必能推翻满清,统一山河,恢复中华。若是不信,我们拭目以待吧!涤生,你要为满清殉节,可你总得问问湘军将士是怎么想的?总的想想三湘百姓是怎么想的?”
帐中的湘军大员纷纷议论起来,有指责黄冕夸大其辞的,也有说湘军损失惨重,难堪一战的。
曾国藩制止住众人,终于拆开了信件。才读几句,他又皱起了眉头。原来,杨烜劝降信信封上写的是繁体字,信纸上却是简体字。
曾国藩并不认识简体字,读起来颇为不顺。在黄冕的提示下,曾国藩总算读完了劝降信。他冷笑道:“杨烜僭称皇帝,都说他文采飞扬,识见宏远。
“怎么这封信里,他的文采如此平淡,全是些白话文?还有这简体字,哪有繁体字美观、雅致?一叶知秋,若真由帝国统一中国,则我中国数干年来之灿烂文化,岂不都要逐渐沦丧?”
黄冕则不甘示弱,对道:“中华帝国崇尚实干,贬斥虚文。但凡公文,全部使用白话文,力求简明扼要,让普通百姓也看得懂。
“至于简体字,放眼华夏数干年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秦篆、汉隶,直至当今,简化笔画一直都是汉字演变的方向。
“我们复兴会推广简体字,有助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让资质愚钝的人也能迅速掌握文字。从此之后,识读汉字不再是读书人的特权,而是每个普通公民的权利。”
曾国藩无言以对,把劝降信递给一旁的杨载福。帐内的湘军大员争相传阅,脸上隐约露出了希望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