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李察在北方调整战线,划定边界,格兰特王国在南方的军团陷入了激战。
随着北境、飞燕两军团南调,格兰特王室囤积在南方三行省的兵力已经有六个主力军团。
尽管南方三行省是富庶的地区,加起来人口超过一百四十万。但是供应如此庞大的均需,依旧无法承担,战争爆发后,全靠王室直辖领土提供资源。
六个军团十五万大军分出东西两条战线。
东线以三个王室近卫军团为主力,八阶黄金骑士盖伦·格兰特为指挥官。
盖伦·格兰特是王室的后起之秀,年纪才四十来岁,血脉亲缘距离罗杰王国不远,他的祖父同罗杰国王的祖父,布雷纳公爵都是亲兄弟。
尽管是王室近支血脉,盖伦却还不是世袭男爵。
此人同李察也有战友关系,李察在狂狮军团第六大队任职时,盖伦担任了第四大队副大队长,那时候盖伦刚刚晋升为四阶,下放到北疆锻炼。
有王室血统的军官,往往一开始在近卫军任职,到了一定级别会放在北疆锻炼,让他们经受战火的考验。经受住战争考验后,会逐渐提拔上来,指挥王室近卫军团。
实际上近卫军团的军官,也有很大一部分从北疆官兵中挑选。
比如盖伦调入近卫军之时,已经在狂狮军团任职十五年,担任了三年副大队长,八年大队长,四年副军团长,旧部战友遍布狂狮军团。他调任近卫军军团长后,自然要调动一批旧部进入近卫军系统,方便自己指挥作战。
盖伦同李察虽然认识,关系却很一般,毕竟李察在狂狮军团任职时间比较短,反倒是同李察的三叔伯尼,是真正的战友、同僚。
盖伦与伯尼同在狂狮军团担任大队长,一起共事十余年,现在偶尔还会通信联系,他们这种血火中滚过来的老战友,交情可以经受得起考验。
在东线三个近卫军团长中,盖伦的资历相对较浅。但是罗杰王国为了培养新鲜血液,力排众议任命他为东线指挥官。
实际上盖伦并不是最佳人选,最合适的人是斯蒂文伯爵。斯蒂文多年来在南方作战,指挥南方三个近卫军团超过九年,熟悉这个地区的人文地理。在近卫军中也有很多旧部,指挥起来非常顺手。
只不过恰巧因为斯蒂文在南方影响力大,罗杰才不会让他担任指挥官。
作为一名国王,罗杰明显比查理精明强干,他小心翼翼的操纵着局势,防止有人尾大不掉,对王室造成威胁。尤其是近卫军的指挥官,更不能让人长久的任职,建立威信。
斯蒂文指挥的南方军,近卫军团就要经常轮换。等斯蒂文立下大功后,顺势加封世袭伯爵,顺便收回了兵权。
东线以王室近卫军为主,西线主力则是铁狮、灰熊、北境三军团,虽然铁狮军团成立时间比较短,武器装备差一些,罗杰国王依旧任命了扎克利为指挥官。
扎克利是格兰特王国宿将,不仅有谋略而且非常英勇善战。威廉、拉伯都是他的老部下,听他指挥没有怨言。
东线的主要对手是东海岸联合王国五个半军团,西线的敌人数量更多,是德隆王国十五个军团,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
尽管德隆王**队战斗力差一些,但是蚁多咬死象,军队数量相差太大,让扎克利有一种无从下嘴的感觉。
日落黄昏时,一队队骑兵在停留在费迪南行省边界。
去年攻下南方三行省之后,罗杰王国依次以自己的王后海伦,长子费迪南为新行省命名。最后一个行省位于萨克森公爵领核心地区,直接取名萨克森行省。
宫廷贵族中有人提议用罗杰行省命名,只不过国王没有答应。
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格兰特王国执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整个边界地区几乎没有了人烟。
因为局势的紧张,这队骑兵有种肃杀的感觉。他们一路缓缓而行,进入了一座边界小镇,小镇之中空无一人,街道上大门紧闭,只有风卷起街道两侧的树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带来一丝丝凉爽的感觉。
威廉轻轻抿了一口北疆的烧刀子,火辣辣的感觉从咽喉落下,烈酒入喉总算是轻松了一些。
最近这段时间,威廉一直指挥骑兵在敌人的后方作战。
敌后作战不仅补给困难,而且十分危险。
最紧急的时候,威廉所部已经到了断粮的边缘。为了让部队生存下来,威廉命令将粮食留给战马,士兵捕杀德隆王国百姓,依靠吃人才坚持下来。
这件事情之后,威廉指挥的骑兵已经有一种疯狂的气质,他自己也患上了严重的头疼病。
作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类,吃过人后不仅仅身理上会出问题,心理上也很难过这一关。
每次到了头痛之时,只有饮下烈酒才能让威廉轻松一些。
威廉转过头来,对着身边的副官问道“敌人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根据狮骛骑兵的侦查,敌人骑兵距离我们已经不足三十公里了,我们只甩开了敌人半天。”
“主力大军是否进入伏击地点?”
“我们的主力距离伏击地还有十几公里,他们是步兵,速度要慢一些,估计也要等半天。”
因为哈兰德领的关系,王室同样培育出了狮骛骑兵,这支狮骛骑兵尽管人数不多,却被派往南方三省作战。
东海岸联合王国、德隆王国两个南方国家,并没有飞行魔兽兵种,缺乏对空中侦察力量的重视,他们的行踪,总是能被格兰特王国提前发现。
听到副官汇总的情报,威廉很快做出了决断“既然伏击阵地没有准备好,我们就先与敌人纠缠半天。命令部队在这个小镇休息一段时间,好好睡个下午觉,养足精神等晚上将敌人引入伏击地点。”
威廉传下军令后,士兵们立刻简单的收拾了装备,除了少数哨兵外,大队军士很快在边界小镇中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