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前答应了管凌海代表“天缘珠宝”参加这次全国范围内的比赛,这段时间管凌海也是在积极地和他保持着联系。不过,令向北寒感到奇怪的是,管彤却从没有来找过他,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不过这份奇怪很快就被日益临近的大赛开幕紧张的氛围冲淡了。
在略有些焦虑的情绪中,向北寒等来了“北京古董文玩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鉴宝大赛”帷幕拉开的那一刻。
这次活动,说是古董文玩交流,莫不如直接说是全国古董文玩藏家的斗法大会。行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想着通过这场空前的比赛,在行里能够扬名立万,扩大自己在收藏界的影响力。
因此,不光是国内的玩家,还吸引了香港、澳门,甚至是日本、东南亚一些收藏中国古代器物的大藏家。这些人并不是想在比赛中一争长短,他们更想借机在这场交流比赛中,能够入手几件自己满意的藏品。
报名参赛的团体、个人超过了一百五十个。这其中,有一个团队参赛的,也有两个、三个人合作参赛的,只有极少数是像向北寒这样一个人报名,参加所有项目鉴定比拼的。
大赛组织方说的非常清楚,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十个人参赛,代表个人也好,代表某个企业或者是古董行也好,最后胜出者只能得到一个没有实际奖励“鉴宝冠军”的头衔而已。
但这个头衔对古董文玩行里的这些人可太重要了。有了这个名头,全国各地的收藏者都会竞相把自己的物件拿来鉴定,单单收取鉴定费这一块,那就是无法计算的利润。而且这份利润一点成本都没有。
同时,有了这个头衔,古玩行里的小商小贩、跑码头的二道贩子,也会积极主动地把东西送过来,无疑是增加了货源渠道。这可太重要了,古董文玩行业就是这样,不怕东西贵,就怕手里没有东西。只要有好东西,绝对不愁遇不上好买主。
还有,货源多,也就意味着捡漏的机会也就多,一年要是能捡上三、五个漏儿,那对一家古董行来说,完全就是发大财的节奏了。
这么多人报名参加鉴宝赛,当然不能一同上台,以擂台赛的形式展开比拼。
海选是第一关。
这是比赛同时也是古董文玩的交流活动。所以,来自全国的收藏爱好者都争相把自己手中的宝贝带到北京来鉴定。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参赛选手来做第一轮鉴定,评委会通过鉴定的准确率,遴选出前五十名,进入下一轮。
第二轮,是由专家评委组选出二十件古董文玩,置于珍宝台上。进入本轮的选手,在其中选取物件自认为市场价值最高的五件东西。评委组专家根据所选物件总价值进行排序,再淘汰三十人。
留下的二十名选手,进入鉴假说假的第三轮。这一轮,评委组会拿出若干件高仿的物件,让选手鉴别这些东西假在哪里,说出鉴定依据,出自哪里,是何人所作。参赛者不一定全部说清楚,但说的越详细得分也就越高。这一轮再淘汰十名。
这最后的总决赛才是现场擂台赛。这一场才是变数最大,也是最终决出胜负的关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