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出滚筒提水机后,盐田能否如水田,户分一顷。其劳动量,一户人家能否承受。遂成衡量重点。
命人取足量海水、滩涂,在琉璃暖房,将整个晒盐工艺,从头至尾,反复演练。
事实证明,若无机关诸器辅助,劳动量远高于稻作。
据此估算,盛夏暑热时,从海水到原盐,只需数日。其他季节,或需十数日。这便意味着,盐户须日复一日的劳作。当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密集,且强度大。
五十亩盐田,或力有不逮。且盐田七倍利。户户先分十亩为宜。即便如此。以亩产十六石计,当可获利十二万八千钱。虽远超五十亩良田,平均九万钱的谷价。奈何农人还有稻花鱼增益。一年足可得二十万钱。
两相权衡,刘备暂定,户户二十亩盐田。
蓟国户均十口。若能辅以机关诸器,当事半功倍。如此一来,百万亩盐田,可安置盐户,五万户。计五十万口。如此规模,当设“金曹署”。
蓟王归国前,已有九令:赀库令、上计令、国医令、将作令、太仓令、大厩令、家马令、都船令、都水令。蓟王就国后,又置上庠令。国中已有十令。且与金曹不同,蓟国钱属赀库。铸铜、冶铁则隶属将作馆,又兼铸兵、造铠,机关兵车诸如此类。刘备欲再增设武库令,专管兵器。如此分权,当不宜再设金曹令署。
话说,刘先主定蜀后,置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主盐铁之利。于是冥冥之中,蓟王灵机一动,当仿(大)司农,置“司盐署”。专责盐户与盐政。
然称司盐令,似乎不美。出口总有一股咸味。刘备遂问计上庠令郑玄。
郑玄笑道:何不取名“大夏令”。
蓟王忙问:名出何处?
郑玄答曰:《吕氏春秋·本味篇》有载:“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zhāněi)之醢(hǎi),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
意思是说,最好的调料是阳朴的姜、招摇山的桂、越骆国的笋、鲟鳇鱼肉制成的酱、巴蜀的井盐(一说河东盐)、宰揭山色如美玉的甘露、西方大泽里的鱼子酱。
刘备幡然醒悟:乃出“大夏之盐”。
细微之处见真章。
要说,还是郑玄了得。先取上庠,后名大夏。单从取名,学识致广致深,便足见一斑。
司盐署,大夏令。比司盐令,何止强出百倍。
蓟王算是问对人了。
于是,传令二国相,在蓟国官吏中,寻觅循吏,新辟武库与盐府。由武库令、大夏令,分别掌管。
九令遂成十二令。
腊日前,武库令人选,先已确定。众望所归于,大利城令苏越。从千石城令,直升比二千石高俸。与将作令苏伯并列,苏越受宠若惊。话说,苏越本就是墨门子弟。出任武库令,自不出意外。
然,万众期待的盐府之主,竟出人意料的花落刘晔。
蓟王师弟。年不过十五。
二千食俸,尚不及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