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子“嗯”了一声,一旁伺候的太监赶紧接过信物,呈上到青年男子那里,男子静静地接过信物,打开看了起来,渐渐地眉头紧皱了起来,下席的几位幕僚亲信也不敢开口询问,只得不停地将目光注视着青年的表情,脑海里尽是疑惑。
大约过了好一会儿,男子重重地将信件拍到桌子上,怒气冲冲地抱怨道:“父相不分青红皂白地便冤枉我,真是可气!”
席下的亲信幕僚互相望了望,满头雾水,只见一个斯斯文文的成年男子不解地问道:“世子,丞相大人来信,所为何事呢?”
青年男子又是不满地拍了一下桌子,哼了一声,“哼,长猷且看信件所说,便知本世子为何生气。”
成年男子名叫陈元康,北魏、东魏大臣,深得高欢、高澄信任,可以说他是高澄所有亲信幕僚中的第一人也不过分,史书描述的“三崔二张,不如一康。”说得便是陈元康,可见他的才能非凡。
而那名自称“世子”的青年男子正是高澄,高洋的长兄,现任东魏大将军,领中书监之职位。用起现代人的说法,金字塔顶端的官二代,可以说是同龄人一生都无法超越的目标,史书记载他“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拜大将军,封渤海王。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然而可惜的是因为高澄为人嚣张跋扈,最终受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
陈元康看完之后,表情没有变化,只是将信件传了下去,给其他同僚浏览,然后朝着主位上的高澄温和地劝道:“世子,此计甚为阴险,正好利用战争之时,明为甩锅给宇文泰贼军,实为栽赃陷害给世子,但是俗话说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世子没有做过这等缺德之事,便不用太过于计较,一动不如一静,只是如实禀报丞相即可,其他人不屑于解释,也不必要过多解释。”
崔季舒、崔暹、宋游道、崔昂、卢斐等一干亲信大臣纷纷出言赞同陈元康的意见,而高澄听了陈元康的一席话,加上众人都表示同意,不禁点点头,表情也不甚之前那么愤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长猷真乃诸葛再生呐!”
“世子过奖了,下官何德何能能够比肩诸葛先贤。”陈元康听了高澄的夸奖,谦虚地回答道。
“哈哈,当得当得,若非先生提醒,本世子估计会被陷进去,还落得一个谋刺亲弟的罪名,我虽看不起侯尼于,但也不屑派人去暗杀他,更何况侯尼于一向愚笨痴傻,难道我会和一个傻子计较嘛?”
一干亲信大臣听了高澄的对话,纷纷点头赞同道:“世子言之有理。”
陈元康继续补充道:“世子,下官觉得此事决然不会那么简单,甚至下官怀疑之前二公子被暗箭刺中会不会是同一个势力所为?最好多派些人手来追查一番。”
高澄“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好像又想到了什么似的,疑惑地对众人问道:“你们觉得会不会是二弟自演自导这出戏呢?”
众人听闻纷纷陷入沉思,只见崔季舒摇摇头道:“上次对于二公子的刺杀决然不会是二公子亲自出的这场戏,毕竟谁都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但是这一次下官就判断不出来了。”
高澄听完后失望了一下,接着将目光望向陈元康,而他仿佛看出高澄的用意,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高澄只好无奈地感慨道:“可恨可惜,不过来日方长,本世子一定会挖出幕后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