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部名义上是草原共主,却名不副实。
没经过血火的江山,始终不那么牢固。
李跃旋即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秦军顽强如铁,梁国稳如泰山,燕国周边能欺负的只剩下代国,柿子挑软的捏。
拓跋什翼健成了北国最软的一颗柿子,偏偏还纠缠不休,弄不好还会刺激到慕容恪兄弟。
代国都城就在雁门、代郡二郡的西北面,相距两三百里,几乎一步之遥……
“真是不省心。”李跃不能眼睁睁坐视这位年轻而任性的岳父灭亡,派出使者让苻坚看顾一些,最好蒲坂、冯翊的秦军能动一动,威慑并州的慕容垂。
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拓跋什翼健非要鸡蛋碰石头,李跃也没办法。
好在拓跋什翼健实实在在被慕容垂打怕了,集结了两万骑,见黑云军不动,他也就安分了一些。
这么一折腾,七月转眼就过去了。
八月秋收迎面而来。
四面八方,所有闹腾的势力都安静下来,收割地里的庄稼。
几十年的战乱、饥饿,已经让所有人形成了默契。
就连燕国境内的盗贼们都老老实实。
一般而言,天灾会连着,而丰收会连着丰收,这两年的年景都不错,偶有小灾,被迅速安抚下去。
去年小丰收,今年则是大丰收。
今年年初的一场大雪,李跃便有预感。
梁国的革新,在这个秋天结成了累累硕果,人口、田地、山林、河泽都从士族豪强手中释放出来,梁国朝堂励精图治,地方上政通人和,百姓辛勤劳作……
大河南北自不必说,传统的产粮重地,华夏根基所在。
淮水流域的屯田也迎来一次小爆发,预计可收六百万石稻米,稻米产量比不上粟,却比粟米口感好,营养高。
白米白面更长肉一些。
不过有得必有失,这时代稻米未经改良,产量比不上粟,粟米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当成精饲喂养牲畜和战马。
是以大河南北以粟、麦为主,山区丘陵的旱田多种豆菽、桑麻,而淮河南北气候温润,水网密布,以稻为主。
这一场丰收让李跃底气更足了。
虽然减免了田赋,但梁国有大片的屯田,所谓屯田,其实就是国有田地,以奴隶大规模集体耕种,便于管理,收成也不错。
按户部的预算,今年可收一千九百万石粮食。
邺城府库中有一些留下的户籍账簿,汉武帝时期全国五十余郡,东海郡每年收入五十余万石,算下来汉朝一年田赋收复三千万石左右。
梁国经过魏晋的持续开发,这场丰收,已经接近汉朝鼎盛时期。
主要问题还是人口不足,很多区域没有开发出来,有多少人口就能控制多少土地。
但人口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