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赖现在有地儿买粮,就算一斤米掺二两沙,今天也得买几斤回去。”
刚一开门,掌柜就听人说自家粮店往米粮里掺沙,还是一斤米掺二两沙,当时心情就不美妙了。他们店里的粮食,他可是一袋袋打开看过的,都是晶莹透白的好米,根本找不到几粒沙子,哪来的小犊子,竟然造这个谣。
“各位父老乡亲,今日我苏氏米行开业,在下忝为米行掌柜,向大家保证,我们绝对没有往米里掺沙子,甚至一袋百斤重的大米里面,都找不出几颗沙子。”说完还瞟了一眼刚才造谣的那个家伙。
刚才那人明显也不是故意的,估计是饿到心里发慌,顺口说出来的,现在好像正巧被人听到,被看了一眼后还挺不好意思,直接低下头默不作声。
“别废话了,掌柜的,赶紧卖米吧。你们是吃饱了的人,我们这一个个可都饿着肚子,好些人都一两天没吃东西了。”
“本店由苏府三少爷定下的价钱,每斤米售价十五文,恢复到一个月前的价格。”
刚开始很多百姓还担心,这唯一一家开业的苏氏米行要把粮食卖个天价而担心不已,不过现在一听米价没有涨,反而跌落到一个月前的价钱,顿时感到庆幸。
“不过,每人每天限购两斤,请不要套近乎拉关系,这是三少爷亲自定下来的。我也跟少爷保证过,就算是我亲爹和老丈人来了,也不会多卖一粒粮食。好了,就这样,现在开始售粮,每人限购两斤,保证每个人都买得到,所以不要插队,全都排好队。”
于是乎,开叶城内出现了一个奇特景象,一家米行外排起了长龙,这条长龙排了好长好长,从城的一头排到另一头,好像全城的百姓都来了。那些高门大户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稍微一打听,才知道城中只有一家米行在坚持售卖粮食,价格还跌回一个月前的水平。
有少数人觉得这是傻子,明明再贵也不愁卖,偏偏要降价,岂不少赚了许多。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苏氏米行实乃仁义之举,这种情况依然坚守底线,当今义商耳。
丞相府的夜楠儿也听说了这件事。姓苏,苏家三少,为什么都姓苏?难道是巧合吗?还是……
吱呀~
一个相府丫鬟推门进来“小姐,那个苏氏米行也真是的,连丞相府的面子也不给,非要看见人才卖两斤米,害得府上的下人们每天都要去排两三个时辰的队。”
“小绿,今天去买米,有碰到那个苏家三少爷吗?”
“没有,小姐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怀疑这个苏家和那个臭书生有关系。”
“嘶~好像真是唉,都姓苏,说不定就是一家人呢。”
“明天去见见。”
“小姐,相爷不让你出府,门房都被下了死命令,说是要是让你出了府门,他们也要离开。”
夜楠儿:郁闷中……
开叶城,行宫。
“皇奶奶,夜将军昨日上报,城中粮草不足,仅够守军三日所用。”小皇帝又来向他奶奶汇报工作了,退敌之策一时没有,反倒粮草又出了问题。
“那就向城中百姓征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在国家危难,让他们挤出一点粮食来支持大军,是他们的荣幸。”这一开口就是要人命的话语,根本没有真正关心过百姓生存情况。
“皇奶奶,这样做,会不会激起民变。”
“他们敢!”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人都要饿死了的话,连吃人这种事都干得出来,还会在意皇帝的威严?说不定还都想着把皇帝拉下马,连马带人一锅炖了吃肉。现在的皇室和以前不能比了,圣旨出了宫就举步维艰,出了城就比废纸强不了多少。
你个死老太婆天天锦衣玉食的,连逃到这里来依旧如此,我们这些皇子公主都一个个节衣缩食了,结果省下来的那部分又到了你那里,三两下又给祸祸完。你哪里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不妙,这征粮的圣旨一下,最后出了事,还是朕来背锅,冤不冤啊。
待离开皇奶奶的寝宫后,有个小太监上前在小皇帝身边耳语“陛下,我打听到了,现在城中各大粮店米行都关门歇业,只有一家开业,还以一月之前价格卖粮。他们手里定有大量的粮食,陛下何不……”
“那家米行叫什么?”
“苏氏米行,好像就是上回那个苏老……人家开的。不过现在主事的是他儿子,人称苏府三少爷。”
“马上换一身便装,去苏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