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个流程下来,刘奭见这么多人对师傅周勘不满,他也不得不重新考量周勘等人的问题。
刘奭也不傻,他知道平素这帮人就不和,如果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容易犯偏听则暗的毛病。
所以,他找来了一个人,而这个人经常上折子称赞周勘。
这个人是长安令杨兴。
杨兴一头雾水地被传召到刘奭面前,本来像他这种低级官员要见龙颜难于登天,能见一次那是莫大的荣耀,可杨兴却十分忐忑,因为这无缘无故就被传召,可以想见绝不是什么好事。
刘奭没绕弯子,开口便问杨兴对光禄大夫的看法。
杨兴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刘奭的这句话细细的揣摩了一遍,周勘是刘奭的师傅,他们接触的时间不短,理论上说刘奭对于周勘的了解绝不下于他,可他今天却问自己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而且为什么不找其他大臣,偏偏是找他杨兴问这个问题?
如果杨兴猜的不错,那是因为他在奏章中经常拍周勘马屁的缘故。现在皇上来问他这个问题,也就是说皇上对周勘产生了怀疑,需要他杨兴来证实。
他以前拍周勘的马屁,是觉得这个人前途无量,可如今皇上对他产生了怀疑,说明周勘前途不妙。反正他杨兴与他周勘交情又不深,如今应该明哲保身才是。
刘奭见杨兴在思索着什么,以为他有什么难言之隐,便又问道,“朝臣多说光禄勋的不是,究竟何因?”
杨兴猛然一震,心中暗喜,他刚刚正为难自己冒然出卖周勘,会不会招致周勘的忌恨,现在既然是皇上和众大臣都这么说,那也不能怪他了,而且看刘奭这意思,似乎已有罢免周勘的意思。
“臣以为,周勘何止朝廷难容,恐怕退居乡里也难容,臣见前次朝臣参周勘,刘更深等谋毁骨肉,建议诛杀他们。不过,陛下力压众议不杀周勘,是为国养恩,并非考虑徳教。”
刘奭喟然一叹,“你说的对,他无大罪,怎么处罪呢?依你的意思,该怎么处置才妥当?”
“臣以为可赐其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但不可以使其辅政,这样既可显示陛下宽仁,又可平息朝廷争端,此可谓一举两得也!”
刘奭听得连连点头,待杨兴退去,他还是十分犹豫,毕竟这些年周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萧望之死了,如果再贬斥周勘,这天下的老百姓恐怕都得骂他昏君了。
正头疼的时候,中书机构又送来了一份参周勘的奏折,奏折的落款是诸葛丰。这个诸葛丰是城门校尉,刘奭对他颇有印象,因为此人长得五大三粗,生性豁达。
他都来参周勘一本,可见自己的这个师傅真是不怎么样啊!其实他哪里知道诸葛丰早与周勘因为一件小事结怨,这次来参周勘完是听到石显放出的消息,来算老账来了。
刘奭再也不犹豫,亲自写下一份谕旨,贬周勘为河东太守,张猛为槐里令。
两人狼狈地离开了长安,石显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罪为忌惮的两个人被贬走了,其他的对手在他眼里就是小鱼小虾,连让他动手的资格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