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取姓法(1 / 2)

对于蒙人的治理绝不能认为中|央任命了听命的政|府首脑便能万事大吉了。要知道,蒙古族有第一个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辉煌历史,有自己的精神图腾成吉思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些构成民族国家的要素,它可是一个都不缺。后来它也是真的建立了一个国家。

即使在满清时代,蒙古族也是唯一一个在名义上与满族共同占据上层的民族。从满蒙八旗并驾与清王室历代皇帝均与蒙古和亲可知,蒙人的政治地位比之汉人在清政|府眼中要重要的多。

鉴于历史上的超然地位,蒙族特别是曾经深受好处的上层权贵对奉军的到来是先天抵触的,一般牧民虽然表现得很超脱,却也在心里有疙瘩。只要蒙古复国主义土壤存在一天,就有可能在某一个时代、某一种情况下达成目标。虽然后世数不清的小民族历尽千辛万苦在名义上终于独立建国,但本质上却只能是“独”而不能“立”。

蒙古地大人稀,牧民四处迁徙随遇而安,管理起来非常困难。缺少识蒙语的拥护中|央集权的干部队伍,蒙古的未来仍像是一小撮野心家的定时炸|弹。

怎么办?说起来也很简单!

历史上无数外来民族在和汉族一起生活后,在长期的稳定的交往后形成了新的民族----中华民族。像中国后来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已经完汉化了,为什么呢?仅有语言、没有文学导致缺少传承,同时习性改变而已。

与汉民一样、一道种田,吃相同的饭、说类似的话、一起接受教育、一起为国家效劳,也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而努力工作,这个时候,你出身于什么民族真的很重要么?在这个时候,民族就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只是记录着曾经的历史。所以孙逸仙的民族政策体现在蒙古族同胞身上的便是那句很出名的话:“汉蒙本属同种,人权原自天赋,自宜结合团体,共谋幸福”。

张汉卿改革中的大农场、大牧场需要稳定的人员,如何改变千百年来草原上人们的烙在血液里的游牧习性是重点。

其实也简单。如果能够就近找到丰美的水草,鬼才愿意四处流浪呢。后世代牧民放弃蒙古包搬进舒适的高楼大厦不正是很好的例子吗?

而蒙古地广,建设数十、百、千、万个大牧场,足以容纳下绝大部分牧民。而随后在计划中兴建的厂矿企业,更是可以让很多人改牧为工。王树翰正按照张汉卿的构想,一步步实现这个计划。

关键是人员的管理,相当复杂。因为蒙古人没有姓,或者严格意义上讲,虽然有姓,却比较复杂。

算起来每个蒙古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有的是以部落名为姓,有的以职业为姓,有以山川河流为姓等等。北元时期后,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蒙古人逐步弱化,此间,除漠北哈喇哈蒙古外,其他绝大多数的蒙古部落逐渐融入华夏文化。

在长期交往中,特别是到了清末,蒙古衙门衰败,蒙民转由汉衙门管理。在汉衙门的“要求”下,蒙古人将自己的姓氏中的某一个音节转译成一个汉字或已其他方法为自己“造”汉姓:比如蒙古族姓氏乞颜,可以有很多汉姓奇、齐、祁、钦、计、陈、秦等;纳古斯的汉姓为那;客烈亦惕的汉姓和、何等;孛尔只斤的汉姓有鲍、包、宝、博、罗、波、太、他等。

长期以来,蒙地对于蒙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共用程度达到很高的比例,历史上很出名的嘎达梅林,就是取其先祖莫勒特图的“莫”字汉译音“孟”为姓,其汉名叫作孟青山。无论在蒙地谈到嘎达梅林或者孟青山,知道的人都不少。

这个仅限于政|府层面。普通牧民的生活并未因这种汉姓的出现而有多少变化----他们仍然生活在牧区,说着外人不懂的蒙古语,在部落生活的习惯下,只听命于各自的台吉,基本上与外界无缘。

不是种族歧视,实质上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果蒙古姓太长太复杂太难以记忆,将很难融入未来社会。想一想在汉译下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会给文字录入者带来多大的困扰,也严重影响效率。毕竟连传承了数千年的繁体字都进行了简化嘛。想一想书写或录入“弘吉喇惕”、“帖良古惕”、“呼和淖如得”,会不会有点头大?想一想未来身份证、信用卡、电话簿之类的现代化事物,登记起来容易吗?查询起来方便吗?交流起来可行吗?

最新小说: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 偷香目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