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进击的曾布</p>
王珪死了,死的如此富有戏剧性。</p>
以至于原本对王珪还在喊打喊杀的太皇太后和御史台的御史们,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处置的好?</p>
毕竟,人死了啊!</p>
死者为大,有些东西,似乎不该再计较。</p>
可问题是,无论是宫中的太皇太后,还是御史台的乌鸦们,都是要面子的。</p>
尤其是乌鸦们,脑回路一直在大宋以异于常人而著称。</p>
哦,你死了,一了百了,就这么算了?</p>
那我们算什么?</p>
我们这些日子的辛苦怎么办?</p>
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们?</p>
会不会觉得是我们污蔑了左相?甚至是冤枉了左相?</p>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以后说话,岂不是就失去说服力了?更会被人怀疑业务能力不行!</p>
乌鸦只是这么一想,就根本睡不着了。</p>
做御史,最重要的是公信力。</p>
没了公信力的御史,和路边的野狗没有区别。</p>
想明白这些后,御史们不再犹豫,继续开始写弹章,继续攻仵和弹劾王珪。</p>
死了就想让乌鸦们放过?</p>
想多了!</p>
痛打落水狗,才是乌鸦们最擅长也最喜欢做的事情!</p>
最妙的是,死人不会还嘴,更不会辩驳!</p>
正好,王珪死的如此富有戏剧性。</p>
御史言官们,那里还不知道要拿着这个当突破口?继续往王珪身上泼脏水?</p>
他是被气死的?</p>
很好!</p>
羞愧至死,可见就算是这个罪臣,心里面也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情,是何等的丧尽天良!</p>
不然,他为什么会被气死?</p>
能被气死,就足以说明,我们这些御史没有说错!更说明,公道自在人心!</p>
看,百姓们都知道,左相王珪,于国无一是处!</p>
而宫中的太皇太后,就更加憋闷了。</p>
她回到保慈宫,左思右想,总觉得浑身不舒服。</p>
王珪就这么死了!</p>
这是她最不舒服的地方!</p>
老身都还没有治罪,你居然就敢死?</p>
反了!反了!</p>
尤其是当这个爱面子的太皇太后想到,要是这个事情就这么算了,传到天下州郡,知道原委的或许还会体谅她这个太皇太后为政不易,为国受屈。</p>
可那些不知道的人,该如何议论?</p>
赵煦在殿中所说的话,更是不断在她脑子里回荡。</p>
“左相乃是父皇股肱,不可深贬啊!”</p>
六哥才八岁,尚且知道左相王珪乃是大行皇帝生前重用了十几年的股肱髃臣,不可深贬,以免让大行皇帝蒙受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污名。</p>
现在,王珪就这么死了,而且死的如此富有戏剧性。</p>
这要传到偏远军州,那些不明事理的措大耳中。</p>
他们会怎么看?</p>
会不会有人展开联想,甚至觉得王珪是被她这个太皇太后逼死的?</p>
大行皇帝尸骨未寒,就逼死人家生前重用的宰相!</p>
太皇太后越想越不对。</p>
于是,立刻派了粱惟简去通知学士院里的曾布,命曾布在集英殿中待诏。</p>
当然,她打着的名义是:为天子读书而询学士。</p>
……</p>
对曾布来说,过去这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是他人生的又一段快意时光。</p>
不仅仅得到了太皇太后的信任,时常召见他,咨询他春秋经义的事情。</p>
朝堂上,也发生了让他欣喜的变化。</p>
新君即位,受大行皇帝遗命,要废除市易法、均输法,还要把堤岸司拿出来扑买。</p>
这样,当年他曾布曾子宣背刺一手提拔他的王安石的事情,就不再算错了。</p>
这叫有先见之明,也叫坚持正道。</p>
乃是君子行径!</p>
于是,当年的事情,非但不能再成为他的政治负担,也不可能再有人来指责他背信弃义。</p>
大行皇帝都已经觉得市易法、均输法错了,特地留给新君来废除,要当成恩典,普降给天下臣民。</p>
难道还能有人比大行皇帝还英明?</p>
所以,此时的曾布,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只差去看遍汴京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