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这十年之间,她从来不会与人谈起古建筑的话题。可这一次,她对你们的态度,还真是大不寻常。”
谭伟民略略思考,不但认可何楹和初明辰的提议,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依我看呐,你们这次不如就把她说的题目,好好深入了解一番,明天再看看她是什么态度。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你们这才被拒绝一次,火候还差得远呢!~”
“那我明天随时跟您联系。”初明辰听到这话,瞬间信心满满。
道了再见,便走出卫生间。
四个女生已经在图书馆的大堂等了好一阵子。
见初明辰姗姗来迟,不由分说,直接把手里的书一股脑塞在他手中,便一齐走出图书馆。
看着砖头一般的书堆在自己胸前,初明辰只觉得两只手都要断了:“喂!你们借的这都是什么啊?这么厚看得完吗?”
他虽抱怨,可还是把书装进双肩背,屁颠屁颠跟上了四人的脚步。
因为需要说话讨论,何楹便把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的突击复习地点,选在了建筑学院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
钥匙插进门锁的那一刻,她只觉得恍如隔世。
上一次来到这间教室,还是为了参赛作品跟林儒据理力争。
谁能想到。
这一次,自己竟是带着三个毫无古建筑基础的室友,和一个从来不上课的学弟,来恶补古建筑常识?
人生的轨迹还真是不可思议。
她安排几人坐在前排的位置,自己把投影打开并连接上电脑,而后又站在主讲的位置对初明辰说道:
“我们时间不多,而且每个人的专业不同,了解的领域也不同,所以刚才趁你不在的时候,我们几个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我的专业是古建筑,那么,有关古建筑的历史和常识就由我来阐述,而你,只需要做相关的补充。”
初明辰大手一挥,顺势将一条腿搭在桌子上:“小意思。”
“把腿放下!”何楹白了他一眼,又看向唐果果:“果果是风景园林系的,有关中式园林的知识,就交给你。”
“哦好,我、我尽力。”唐果果紧张得满手是汗,还是鼓足勇气重重点头。
“顾己是学土木工程的,不但有实习经验,还擅长大木作,那么这一部分就由你来介绍。”
“没问题。”顾己回答得干脆,似乎是胸有成竹。
听到这,初明辰又贱兮兮地指了指一旁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楼心月:“那她呢?无所事事?”
“你才无所事事!”楼心月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却见何楹指了指初明辰那装满“砖头”的书包,认真说道:“楼心月是我们中唯一一个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你那一书包的古籍,可都要指望她翻译的!”
“嚯~看不出来你还有这本事呢!~”初明辰笑着打趣。
楼心月更是傲娇回复:“那当然!本小姐的本事多着呢!”
两人谁也看不起谁,互相翻了个白眼,便又安静地听何楹继续。
“那,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开始。”
与平时老师讲课时一样,何楹打开了一份PPT,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与老师的教案不同:
“其实,我有想过按照书上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史。可今天叶老师提过一句,很多中国古代的建筑师不被人知晓。所以我突发奇想,干脆把每个朝代的建筑师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建筑实例来讲一讲,大家记起来或许更容易一些。”
见台下四人点头同意。
何楹便开始了别开生面的一堂课:“那么我先来问一个问题,你们有谁知道,中国古代第一位建筑师是谁吗?”
“计成?”唐果果发言十分积极,却见何楹摇了摇头。
楼心月眼睛一亮:“那是鲁班?”
“也不是。”何楹说到这忽然卖了个关子,“说到这一位,就不得不追溯到上古时期了,而与他齐名的三位,还被列入了‘三皇’之列。”
“三皇?”一直沉默不语的顾招娣开口道,“我知道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了文字、八卦和礼乐;神农氏发明了农耕、医术和历法,还开创了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难道第一位建筑师是神农氏?”
“不对,他并不是在三皇之中。”
何楹见众人答不出来,便立即公布了答案:
“这四位存在于上古传说的人物,除了顾己说的伏羲氏、神农氏和燧人氏,还有一位有巢氏。就是这位有巢氏,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房屋——干栏式建筑。”
她说着将PPT点开。
只见上面的建筑,先是用木桩建成高离地面的基座,再在它的上面用木架建造房屋,有点像吊脚楼的样子。
“这种最早的建筑,是人类模仿鸟类的巢居,用木构架建成的。而且它的实物,就出土自距今有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按照上古发展的时间推算,有巢氏发明这种干栏式建筑的时间,距今已有万年以上。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它要比距今27000年的捷克多尼维斯托尼斯遗址,更能看出是房屋建筑的模样。”
“原来还有这么早的建筑?”初明辰非常不可思议,“那现在是不是只能去遗址看了!”
“倒也不是!”何楹立即补充,“直到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侗族、景颇族、傣族等兄弟民族,仍然在使用这种建筑形式。所以中国第一位建筑师的贡献,是超凡杰出的!”
“那第二位呢?”唐果果思维越发灵活,“既然第一位建筑师是在上古时期,那么第二位建筑师,是不是存在于夏商周?”
“这也是我正要继续说的。”
何楹点头将PPT调至第二页。
这一页的图片并不是一座单独的建筑,而是一张长方形,外有城墙、内有房屋街道的,城池平面图。
“下面我要说的,是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他们共同营造了历经十三朝而依然不倒的古都,现在被称为洛阳的,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