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真定府,作为大汉河北,除了大名府之外,人口最多,财税最多的州府,常年来,属于供血输血的角色,在北面防线的构造上,起了极重的支持作用。也因为北面边军的缘故,使得真定府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更重于大名府。
坚实的城墙,高大的阙楼,平整干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肆舍,如潮的行人,不绝的车马,来自各县镇及四方的商旅,进入真定城,微服而行,刘承祐看到的就是这等景象。
望着满目的安定之景,刘承祐面带笑意,略作感慨“我犹记得十年前,真定城的情景。那时还是天福十二年,国朝初立,我率军自栾城而来,起义方休。阖城士民,饱受荼毒,财产括尽,民有菜色,人心离散,惶惶不安。整座城池,被混乱与动荡所包围,废了不小的心力,方才有所恢复!”
说着,刘承祐偏头对跟在身边的李少游道“治政如何,观城池气象,百姓面貌,便可知晓!市井百态,民生气象,是做不得假的!”
这话,算是对李少游政绩的认可与夸奖了。而听其言,李少游却一种坦诚的态度,回道“不瞒陛下,臣在真定,着实没有做什么事,一切按照朝廷制度与政策来,再沿袭李公(李谷)之政。到任之时,上下已然归治,不过享受前任遗泽,实无什么值得称赞的政绩了!”
“你这可就谦虚了!”刘承祐轻轻地摇摇头“能维护治安,稳定秩序,使士民百姓有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若不悉心善察,岂能做到这些?
我可听说了,每年春耕、夏种、秋收,都是你最忙碌的时候,往下属州县也跑得勤,已经做了事情,有什么成绩,于百姓有口碑,于朝廷有记录。政绩功劳,不必避及,难道我还会责你向我请功吗?”
“陛下这般说,倒显得臣矫情了!”李少游嘿嘿一笑。
“这些年,真定府为供应北军,做出了卓越贡献,粮秣之所产,财税之所出,可谓丰足!”刘承祐说道。
“还仰赖陛下的恩泽,使真定府,少受灾害,水旱不侵,乃有此安!”李少游又将功劳分给皇帝。如今的李少游,就给刘承祐一个明显的感觉,谦虚厚重。
提起灾害,刘承祐表情稍微凝了下,道“路过沧州的时候,我察问过,同为北方大府重州,那里是年年灾害,尤其是水患,泛滥尤甚!”
“这些年,河北大灾小灾不断,相较之下,真定府有陛下的庇佑,可称风调雨顺,生民多受其泽啊!”李少游说。
听其言,刘承祐当即笑出了声“你这话,可不准确,大汉上百州府,难道受朕庇佑的,只有你真定府吗?”
“陛下说的是!臣失言了!”李少游恍然,立刻做出一副请罪的表现。
见状,刘承祐不由有些无语,拍了拍他肩膀,抱怨道“你真的是变了,变得无趣了,一点玩笑都开不起了!”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府之长官,你在真定做得不错,朕很满意!”刘承祐认真地说。
“陛下如此盛赞于臣,臣实不敢当,难以承受!”李少游应道。
对其反应,刘承祐都有些无奈了,摆了摆手,说“罢了,不谈这些了。自乾祐五年至今,你就任真定府,已经快四年了,朕此番北巡,查察州府,赏功罚罪,有心给你换个职位,也想听听你的想法,你属意何处,是随朕还朝,还是历任地方?”
闻言,李少游脸上没有露出明显的变化,想了想,拱手说“臣愿听陛下调配,陛下让臣到何处,臣就到何处?”
“你啊!”刘承祐认真地打量了他两眼,说“朕给你两个选择,一时回朝就任开封府,二是到关中任布政使!”
“臣听闻,李公到任开封府,不过才半载啊!”李少游有些意外。
“朕也不满你,相信你也能猜到。朕将李谷调任开封府,既是让他补景范之任,也是为他拜相做准备!怎么样,你接任开封府,李谷入政事堂,考虑考虑?”刘承祐笑吟吟地看着李少游。
李少游还真的认真地想了想,应道“臣还是去关中吧!”
对其考虑,刘承祐也不作深究,说“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扈公(关中布政使扈彦珂)已年逾古稀,终究年老,关中多事,政情复杂,朕也不忍他继续为国操劳负重,你接替他,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