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如果要给大汉所有道州发展速度排个高低的话,那毫无疑问,湖南道必属第一,原因也很简单,底子相对薄弱,在得到有效治理之后,所取得的进步自然是巨大的。
千百年来,湖南都不能用纯粹的“楚蛮”之地来形容,沿湘江一线,以潭、衡二州为中心的核心地带,这也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物产也丰。
同时,也享受了几次北方文化、经济南移的福利,在与中原交流联系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基础。就近阶段来说,在马楚时期,同其他南方割据诸国一样,湘潭大地就经历了一次值得书写的大发展。
当初马希范能搞出个“天策府十八学士”,不管其成色如何,多少能够反映出一些湖南发展的情况。只是,由于江淮、吴越那边的光芒太过耀眼,再加上马氏子孙太过不肖,在内部倾轧与外部战争中,使得湖南饱受摧残,使得在诸多人士的印象中,湖南还是那个残破不堪的穷乡僻壤。
有经济潜力,也有文化基础,因此,入汉之后,制约湖南发展的主要因素,唯有一样,人口。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湖南道州府官员们一直努力的事情。
朝廷是乾祐八年收取的,时至如今,也整整八年了。在这八年中,变化最大的,也正式人口的增长,从最初的五十万人口,发展到现在在籍户口超过百万,直接翻了一倍,这是年增长率接近的增长速度,可谓十分夸张了。
当然,这并不是纯靠自然增长,还得感谢前任执政长官昝居润,此公到任之后,可谓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带领三湘百姓谋发展。
一开始就深明丁口的重要性,在社会秩序稳定之后,就开始清查隐户,同时制定政策,招揽难民,吸引各方百姓移居,朝廷平蜀,连续上表,求得朝廷的同意,以川民填湘,仅此一项,就增长了十五六万人。再加上收编的苗、瑶蛮人,以及养育政策的刺激,湖南的人口增长自然“腾飞”了。
哪怕这样的结果,比起原属南平的三州府人口,还略有不如,但并不能否认这方面的成就。人口,是大汉对州县长官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在湖南,因之而得到升迁的官吏就有数十人。
此前为了鼓励生养,减轻百姓的养育压力,昝居润特地从公库之中出资,以作奖励。同时,豁出面皮,向刘皇帝上表,请求朝廷拨款支援,虽然不可能一请一允,但次数多了,考虑到他收拾湖南那摊子不容易,多少也都会给些扶助。
说起来,就在这种来往中,湖南成了与朝廷联系最紧密的一个道。在平蜀之后的那一两年中,中枢那边只要收到昝居润的奏表,就有官员忍不住开玩笑,猜测昝使君又要求什么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人口的增长得到满足后,其他方面的进步,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享山林之泽,二拥江湖之利,再大兴垦殖,鼓励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