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g34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不知道也没关系,查一查就知道了。”
说完,朱由校又说道:“许显纯,天亮之后就动手,先把陈正林抓起来。”
“是,陛下。”许显纯直接说道。
想要在江南掀起一场大案子,那么这个案子的起点就要足够有分量。在江南这个地方,什么样的案子是最有分量的?
自然就是科场舞弊案。
这种地方大家都科举,读书人比较多,读书人最恨的就是科场舞弊。
这样的案子翻腾来之后,很容易得到读书人的支持。说白了他们没人敢闹腾。因为这谁闹腾,谁就是在和所有的读书人作对,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在和天下的人作对。
只要在江南搞一个科场舞弊案,到时候把事情闹大,只要是自己想干掉的人,就全部牵扯进来,根本不用谈什么其他的案子,也不用说你做了什么其他的事情,一个案子就把你们包圆了。
这个才是皇帝常用的办法,谁和你们谈什么具体案子,具体证据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根本不是皇帝应该有的做法。臣子出手才会那样谈案子谈证据。
对于皇帝来说,出手只有两个做法,要么是科场舞弊案,要么是造反案。就一句话,能牵连多少人牵连多少人,能打击多少人就打击多少人,把所有反对派全部打倒,根本就不给你们机会。
在这里面,最好操作的就是科场舞弊案。因为其他的案子不好办,容易被人叫冤枉,在舆论上也不好办。
反而在科场舞弊案上,会得到读书人的支持。当然了,他们恨科场舞弊是一回事,另外就是每一次科举考上的人都是少数,而那些大多数人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学问不行,会认为自己没考上是因为少数的人作弊。
这样的想法肯定会存在人的潜意识里,所以他们会默认了这些人就是舞弊了,即便心里面不相信,他们也不会说出去。只要重新开考,自己就占了便宜了。谁知道再考一次自己能不能考得上?万一考上了呢?
即便有人心有正义,也没办法说出来,因为更多的人都没什么正义感,十年寒窗,有了登榜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所以搞一个科场舞弊案是最简单和快捷的方式。朱由校没有办法这么搞,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造反的案子也没法搞,明明没人造反怎么搞?
那就只能是大型的贪污舞弊案了,所以只能从盐商下手。盐商在江南的分量举足轻重,有一半的繁荣是被他们撑起来的。
而想要从盐商下手,就要先把他们的保护伞拿掉,所以朱由校把魏国公抓起来了。
只要魏国公他们家不捣乱,老老实实的,其他人想乱也乱不起来。零星的乱起来,也不过是蚍蜉撼树而已,根本就不用放在心上。
至于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想得倒美,他们也配?
搞定了南京的魏国公之后,朱由校就跑到了扬州。而扬州这个地方,运盐上牵扯最紧密的衙门就是扬州转运使衙门,与盐商们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扬州转运使陈正林。
只要把陈正林这个人抓起来,就能够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他肯定会供述得非常痛快。到了大难临头的时候,没谁会保护别人。
许显纯听了这话之后,连忙说道:“是,陛下。明日一早就行了。我们会等在上衙的路上,陈正林从家里面出来之后,我们就会将他秘密逮捕。”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在南京抓的那几个商人,人带过来了吗?”
这也是朱由校要对陈正林动手的另外一个原因,南京的那几个商人,他们已经供出了一些干过的破事,其中就有给陈正林送钱的事情。
当然了,不是直接送钱,而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雅贿,玩的就是一个附庸风雅。
古文字画、名家经典,看起来都是文人雅士,可实际上心里面全都是钱。
这些东西在官场上十分的常见,平时里大家相互交流送点东西,一来二去的,这东西就越来越贵。收的人心里明白,送的人心里就更明白,大家心照不宣。
有了这样的证据之后,抓起人来自然就没什么难度,只要把人抓了就可以好好的审问一下。
而且由陈正林的供述,正好可以在江南这个地方掀起一场风暴。
“行了,那明天就动手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安排吧。”
“是,陛下。”许显纯答应了一声,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等到许显纯走了之后,朱由校又转头看向魏长生说道:“你在这里的差事办得不错,回头把你收集起来的东西都送给陈洪一份,然后好好办事。”
“这一次的事情过了之后,你就会被调离这里,先入内务府。如果在内务府干了几年,干得好的话,就可以把你调到官场上为官。如果不想为官的话,那就在内务府吧。过几年内务府也是大有可为。”
像魏长生他们这样的,进入内务府肯定没什么问题。首先,在经商方面,也算是有了经验;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那更是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