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岛上有银矿和铅矿,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这里将要大力发展矿业和捕捞业。
百废待兴,赴任的张溥有太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要做,相信他把过剩的精力用在治理一方,一定能够把这里治理成为一个富庶的乐土。
陈明遇被任命为五岛县县太爷,兼职把总、冯厚敦当上了平户县令,兼职卫所军千户。
其他文官武将暂且不论,经过历史证明的阎应元、张溥、陈明遇、冯厚敦这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有强大的“红旗军”体系为后盾,他们肯定能够在济州府有一番作为。
眼看着就是八月份,十几万军民出力流汗半年左右,赤峰卫城和所有的中小型棱堡都完成了主体建筑,现在到了扫尾工作,已经具备了防御功能。
由于大量劳改犯送达,铁矿、煤矿的开采已经形成了规模,从事采掘业的青壮年高达四万,其中有八成是来劳动改造。
不仅仅是自由人携带家小,被判处劳改三到十年的流寇、流民也基本上是携家带口而来。
原因很简单,在被“红旗军”俘虏前,这些人都是因为失去了土地、粮食沦落为流寇、流民。
青壮年男子是家庭的依仗,哪怕家中的青壮年被判流放、充军,家小都愿意跟着去。
况且“红旗军”镇抚官还支持劳改犯携带家小,并且保证不会饿死一个老百姓,明确指出劳改犯的家小也是老百姓,属于被“红旗军”保护的弱者。
随时面临饿死或者被打死命运的流寇家眷能够苟活于世就算幸运了,可供选择的路不多,得到了肯定不会饿死的承诺足够了,没人在意是去哪里。
来到赤峰卫劳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比在家乡土里刨食儿还得不到温饱要强了不少,最起码最基本的温饱足以做得到。
劳改犯们每天都会被组织学习半个时辰,谈不上是洗脑教育,基本上是明确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外加扫盲。
这些人又刚开始的不安逐渐稳定了情绪,下死力气干活儿争取减刑成为拿月钱的自由工人,成为了绝大多数劳改犯的追求。
大量铁矿石都会在赤峰卫城的炼铁厂加工成生铁运出,整个流程需要的劳动力又是成千上万,仅仅是粉碎铁矿石就得不低于五千壮劳力。
城池、堡垒初步建成,住房还没有动工,军民依旧挤在在蒙古包内,需要修建的房屋何其多也。
烧砖、烧制水泥需要的劳动力也是海量,劳改犯中拥有木匠、泥水匠、铁匠手艺的都被获准重操旧业。
塞外有了许多出大力、流大汗的青壮年劳动者,直接带动了三产的发展。
毕竟赤峰卫到宁远防线有驻军两万左右,有拿工钱,而且月钱不低的自由工人上万,消费的需求何其大也。
工人、军人、劳改犯的家眷们不仅仅能够种粮食、种蔬菜瓜果,还可以养鸡鸭鹅,放羊、喂猪,销路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