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一边视线飞速掠过纸页上的文字,一边在心中暗暗对这段内容表示肯定。
一一四.四一.八二.一六二
另外就是,哪怕有了定向的数据传输系统,这一机两弹终究还是三个独立个体,而且还处在飞速的相对运动之中,要如何把互相之间捕捉到的、未必连续的雷达信号给“组合”或者说“拼接”起来,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毕竟,如果后面的内容都能补上,对方压根也没必要不远千里地过来找他。
不过最后还是绷住了。
然而他这边刚刚释怀,常浩南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虽然多站时差无源定位本身原理很简单,但是具体到咱们这个问题上,想要利用三个相对运动中的定位站对目标辐射源位置进行精确求解,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但是现在这个机弹组网探测,本身计算量就大不少,再加上互相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慢,肯定不能再用老办法,否则等算出目标位置,导弹也快到最大射程了……”
“那常总的意思是……”
比如载机平台打出的两发“探测弹”,应该选择尽可能不同的弹道,连同载机本身一起,从多个角度逼近目标所在的大体位置,以捕获长度尽可能大的有效信号数据,实现对目标的全域精确探测。
郭立强能写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常浩南心中发出了和当初罗杰·埃立诺教授几乎相同的感慨:
“怎么到这就没了?”
郭立强的表情一滞:
“时差定位法?”
郭立强也意识到自己反应有点过激,当即解释道:
显然,这份报告,它烂尾了。
他之所以如此惊愕,并不是因为这个算法多么新鲜。
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常浩南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
常浩南的画功这两年进步不小,但仍然处在简笔画plus的水平,干脆画了个框框来代替:
“然后,采用载机与2枚以上主被动复合制导空空导弹联合组网,进行高精度无源探测,这一步,我认为需要借助时差定位技术和滤波算法获得目标的精确位置信息,为远程空空导弹提供中段制导信息。”
甚至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常浩南把这个问题称为“简单问题”的细节……
话说到最后,甚至带了点不太确定的疑问语气。
哗啦——
“诶?”
实际上,在歼轰电7上面,无源定位用的就是这套逻辑。
“首先,是用机载无源探测系统对敌方超远距离目标或低可探测度目标进行预警探测和粗定位,给载机发射导弹提供初始信息。”
刚刚前倾的上半身也重新靠回椅背上。
“嗐……好歹也是搞控制的,TDOA当然听说过,只是之前一直感觉,常总应该会提出个更巧妙的算法才对……”
正如刚刚郭立强所说,他在定位和导弹控制算法两个部分确实着墨不多,毕竟这两個部分已经涉及到理论领域,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可能只靠干想就得出什么结果。
只不过那上面的“多点”是左右两个吊舱,本身距离非常近,所以误差很大。
“多站时差定位,本质上还是求解一组强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
常浩南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
“所以在这里,就必要搞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