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一位诗人把海东青扑击天鹅的场面描写为“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表现了对海东青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赞誉。
现代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兴凯湖地E发掘出骨雕海东青头,距今约六千余年。
在上京古城东女真墓群中,发现了以海东青捕捉一只飞翔的天鹅为纹饰的鎏金铜带挎。
另外,在我国现存的古乐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谱。
民间儿童游戏中有“老鹞子叼小鸡“活动。
在吉林敦化一带现如今都流传着《阿玛有只小甲昏》的童谣。
那首歌项阳没听过,但曾经在看海东青的知识时看过其歌词,“阿玛有只小角鹰。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懵。佐领见了睁大眼,管它叫做海东青。拴上绸子系上铃,吹吹打打送进京。皇上赏个黄马褂,阿玛要张大铁弓。铁弓铁箭射得远,再抓天鹅不用鹰。“
这首歌谣生动的显现了海东青在古代的珍贵程度。
谁要是抓到了海东青,那是要一路锁啦吹起来,锣鼓敲起来,跟送新娘子一样把它给送到紫荆城的,期间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就不说了,看看皇帝给的奖励是啥。
黄马褂!!!
在古代,每年的10~12月,朝廷就派人前往鸭子江两岸的抚远县捕海东青。
捕海东青时,先在山坡向阳处,用三块石头搭个“∏”形支架,象征着鹰神九重天上的金楼神堂,内放一块山石,代表鹰神居住的神山。
然后插草为香,用酒祭奠后,便张网捕鹰。
捕捉海东青的网一般长3米,宽1米,在网上拴一只鸽子或死鸡当做诱饵,捕鹰人自己则躲进用树枝伪装的“窝棚”里,静候鹰的到来。
有时,捕鹰人要蹲上几个月才能蹲到一只海东青,称谓“蹲草”,这也是蹲草这个词的最初由来。
要是有海东青从高空潘盘旋而下,扑食诱饵,落网被擒。
捕鹰人首先要非常隆重的拜谢鹰神格格,然后才能去抓鹰。
捕到的鹰如果要是海东青的话,必须得要立刻送往紫禁城供皇帝享用,否则的话就是夷三族的重罪。
康熙皇帝曾经赞叹道:“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
把海东青送到紫禁城后,紫禁城里有专门的训鹰人将海东青放在特制的鹰架上,几天不让它睡觉,磨掉海东青的野性,这叫“熬鹰”。
熬鹰之后还有“过拳”、“跑绳”等环节,海东青才能听人吆喝,让它上哪,它就上哪。
为了掌握膘情,驯鹰人会让海东青吞下裹着瘦肉片的麻线团,它无法消化,便将线团吐出来,谓之“带轴”,也叫“勒腰”。
几次“带轴”后,海东青才能饥肠刮肚,让肌肉的强劲起来,它才能“轻装上阵”,飞上九霄。
有文献记载年过三龄的海东青可与狐狸相击,五岁的海东青就能把猫狗给叼走当做实物。
当然,这个被记载在文献中的被海东青叼走的狗具体是什么狗还有待商榷,文献并没有记载海东青具体是叼的哪种狗。
泰迪也是狗,藏獒也是狗,项阳觉得这两个品种的狗战斗力还是有一点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