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冰原第三天,与白毛飞升者遭遇第五天。由两个灰袍法师共同制作出来的雪橇在积雪上飞驰。雪橇的主体大体算是传统样式,呈现出一前一后两个供人坐下的位置,以及位于更后方的置物区域。
甚至由于雪原的荒凉,雪橇的主体材质都没法使用木材,而是以炼金术和其它魔法熔炼出来的一种介于金属与石头之间的,外形犹如凝固的熔岩般的材质。
这种临时赶工出来的材质比木头缺乏任性,所以更加容易折断,但它同时也更轻,所需的拉力更少。
不过这支雪橇的重点并非主体,而是推动它前进的部分。简单来说,两个法师最后算是折中处理了他们的思路。
雪橇的前方,是两头被炼金术塑形,经由诅咒产生的无头熊,因为没有头,它们在象征意义上是不完整的,故而没有那么多不可预知性,在魔法的刺激下快速奔跑是它们最可能也是灰袍最希望的事。
同时为了防止侧翻的发生,雪橇的两侧安装了梯形的稳固装置,它们是坚硬沉重的配重块,用来调整速度和保持稳定,必要时也能抛下重量突然加速。
这还没完,雪橇的中部有着类似船舵的把手,又坐在后方的咒鸦负责操控,把手联通的是雪橇底部的转向装置和减速装置,不过因为结构相对简陋,快速转向和急停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要严格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哪怕加持了如此多的魔法,这台雪橇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危险产品。但在某些标准里,高明的船长就是能驾驶着一艘破船安然回港的人,如何让手中的媒介工具始终出于将坏未坏的临界状态,是许多人有意无意会去追求的境界。
起司不具备这种探求精神,与其去掌握让工具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微妙界限,他宁可去重新设计和改造工具本身。
但咒鸦不同,咒鸦是很现实的,他的现实感来自时间上的压力,对生命的有限性有着深刻体会的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挥霍在重构所见到的每一个事物上,想要最快速的度过困难,善用手头已有的工具才是最现实的方法。因此比起起司,他才是更适合驾驶这台雪橇的人选。
当然这不意味着起司可以就此做个乘客,在呼啸奔驰的雪橇上,坐在前座的起司必须要承担另外几个责任。例如用法术噼开风雪,防止视线受到严重干扰,以及适当的调整无头熊的速度,配合地形上的变化。
前者相对好说,后者则需要和驾驶人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默契,如果速度和方向的操作指令不同步,脆弱的载具很容易便会解体。好在,这两个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他们的配合和判断可以先于语言,轻松应对大部分情况。
“这个方向没问题吗?”起司斜靠在雪橇的边缘,随手挥开朝自己而来的雪片。刻在木头上的简单符文能够减小冷风的冲击,但随风而来的雪却不会因此乖乖让道。
如果不是黎明之息在持续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寒冷就足以让雪橇和雪橇里的人迅速被掩埋在这片白色的世界里。
然而这不是什么长久之计,终年笼罩的云雾让这片荒原不会受到阳光的照耀,这意味着魔法提灯将得不到能量补充,只能燃烧起司的法力作为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