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更新和之前的更新有一处很大的不同:它的语音更新的最初版本是英文的。
英文的语音更新的最初版本完成之后,先使用ChatGPT把全文翻译为中文,之后再使用ChatGPT减弱初版翻译的“机械感”和“翻译腔”,调整一番之后,再由我进行最后的修正和补充。
在长时间处于难以保证他人不会听到我语音更新的环境中后,我想再这样拖延下去也不会等到更适合语音更新的机会,既然这样,那就用语言本身作为一种隔绝吧。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试验,这种更新方式以后会不会用到乃至常用还不确定。用这种方法更新的章节会在标题处标出(E)。)
我对手机里的语音识别软件在语言设置为中文的情况下仍能精准识别我的英语感到惊讶。
目前来看,我认为这个设置工作得相当不错,但我仍不完全确信,我需要更多时间来评估效果。我想我只能先进行实际操作,再观察其运作情况。
坦白讲,现在可能并非最佳的开始时机。原因之一是,没有任何时机能达到完美,追求完美是不切实际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我当前异常忙碌。
我打字速度慢,且不喜欢打字。如果能通过说话来输入,将大大提升我的效率。然而,说话也意味着他人可能会听到。和视觉不同,听觉很多时候时被动的,不像观察他人的行动需要转头和转眼,聆听他人的声音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动作。
在用语音更新时使用英语能给我很大的便利,因为周围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我的每一句话。这为我提供了一个珍贵的私密空间,在缺乏独处空间是也可以在他人周围自由地语音更新。
甚至在大街上走着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语音更新了,可能一部分人并不会认为我在说的是我想说的,而是会认为我在学英语,在背课文。
虽然可能不是最高效的方式,但是是最自在最稳妥的。
之前我我试图在公园里边走边语音更新,结果发现我时不时地就需要停下来一段时间,因为在公园里还有其他散步的人,他们时不时地就会从我身边不远处走过。
在公园里我并不十分在乎他人听到我讲了什么,但依旧觉得在有人经过时停下更新更为合适。在家写作时,更是这样,几乎没法开始进行语音更新。可以想象一下,在日日见面的人面前口述一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无疑会非常尴尬。
这种情况下,使用英文就成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构筑一道屏障的办法。
实际上,我能明显感觉到,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英语,这整个段落的质量可能并不高。我需要一些时间让我的思维流动起来,确保我不仅仅是说出大量的填充词,例如“嗯”、“就像”等。这些词汇并没有为整篇文章贡献太多,如果读者仔细整篇文章,会觉得相当烦躁。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我用英语,我需要找到方法将整篇文章翻译成中文。但现在有像ChatGPT这样的AI,可以使用多种模型,基本翻译对它们来说应该相当容易。我希望翻译可以足够可靠,最好能和我用中文口述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我就可以将它们作为我更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