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上稍有提升,不过不在莉莉这里,而在摄影那里。
这一镜,摄影机运动比较复杂。
中景莉莉起手,移镜走过巨鹿花园,摇镜变跟镜过马路,推镜变近景买冰激凌,拉镜回到中远景,继续移镜经过蓝宝石公寓,到老电子厂门口的白鹿雕像,推镜越肩定格结束。
铺轨道不得不申请封路,因此剧组只有2个小时拍摄时间。
幸好巨鹿路不算是交通要道,又是工作日下午的时段,大壮去申请并不算困难。
排练一遍之后,下午3点三刻,轨道就绪,正式开拍。
第一次实拍咔在过马路,一只猫大爷不期而入,带着莉莉走快了一点儿,出框了。
陈一鸣不由得扼腕叹息,阳光的午后,美好的少女,脚边的猫咪,简直可遇而不可求,太可惜了。
第二次实拍咔在古越河,这厮犯了个低级错误,光顾着留意场记小哥的入镜提示,把手里的道具忘了个干净。
第三次,莉莉拿了冰激凌忘了找零,公主范儿倒是摆得十成十,可是把对手戏演员撂那里了。
幸亏演小贩的群演有生活,没听喊停就顺势演下去,转身叫住莉莉没有还钱,而是又给妹子盖了一个球,把小商贩的机灵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一鸣盯着监视器内心感慨,这就叫拍顺了怎么拍怎么有,演员的灵机一动,比事前的设计还要精彩三分。
接下来老古的几次入镜十分稳健,陈一鸣如愿喊过。
全体幕后人员欢声雷动,陈一鸣同样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三段长镜头拍完,意味着电影的第一道难关顺利通过,除了安排在最后拍摄的游船戏,已经没有大场面。
……
撑过上坡自然就是下坡,前头卡得有多欲仙欲死,后头拍得就有多顺风顺水。
《魔都假日》是一部都市风光片,外景戏自然是一场接一场,不过剧组经过四明邨的辛苦磨砺,收获了不菲的默契,应对后续的外景拍摄十分轻松。
接下来的一周,天公作美,没下大雨,也没刮大风。
常熟路露天咖啡馆、衡山路酒吧街、静安寺广场、武康路大楼,剧组一路辗转于魔都的几大著名地标。
在美景的催化之下,记者与公主之间的情感交流渐渐深入,到武康路大楼前终于自然地牵手,交织的眼神软如棉、缠如丝。
陈一鸣顺拍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至少对莉莉和古越河来说是这样。
莉莉毫无表演经验,完全本色出演,天然是个体验派。
古越河虽然正经学习过斯坦尼体系,有些方法派的底子,但他的那些技巧都是拍古装积累下来的,陡然转到陌生的时装电影领域,本能地就会拿自己本人的经历代入。
几天下来把臂同游耳鬓厮磨,两人都或深或浅地入了戏,周身围绕的情感张力从无到有自少而多,接触得越多,碰撞得越多,就逾显醇厚。
这甚至不以演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情绪到了,举手投足之间,戏就有了。
两个主人公的感情渐入佳境,按照商业片的一般规律,波折就在眼前。
雷佳声的跟拍行为屡次受挫,气急败坏之下一不留神漏了行迹,结果被莉莉察觉了端倪。
而古越河沉浸在公主的笑颜里难以自拔,一时间已经忘却了自己最初的目的,玩儿得越来越投入。
转眼间攻守易位,公主从朦胧的爱意中猝然惊醒,注意到了若隐若现的黑衣人,也重新找回了自己背负的责任。
雷佳声的跟拍越来越不加遮掩,惊愕于公主陡然营业式的微笑,古越河明白自己已经漏了底。
随着男女主先后脱离暧昧的氛围,再次回到公主与记者的身份,剧情开始进入最后一个大转折。
时间来到月7号,星期一。
按计划,剧组今天要在安福路上出外景,拍摄公主与内大臣的摊牌戏。
可惜老天爷来了大姨夫,暴雨如注。
如果是其他爱情片,这可是难得的好天气,拍分手戏直接省下租洒水车的费用。
然而《魔都假日》是一部非主流爱情片,全程阳光明媚,完全没有雨天的戏码。
老样子,陈一鸣给莉莉放假,留下古越河和雷佳声完形填空。
全体冒着大雨赶往魔影厂,厂里的影棚有很多现成的布景,稍加修改就可以补拍男主的室内戏份。
比如男主在报社与主编的戏,男主勾兑损友摄影师的戏,都可以在这里拍。
周二,雨一直下,好像天漏了一样,外景戏只能继续延后。
召回莉莉,拍摄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的戏份。
周三,雨还是下个不停,棚里的戏份已经拍完了,不得不继续放假。
演员和幕后可以休息,导演总能找到活儿干的。
上午去魔都台盯一盯后期,下午去魔影厂翻音乐库。
bg是爱情片的灵魂,他对这个时空的音乐没多少认识,必须争分夺秒地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