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蛮夷之族,狼子野心,言而无信。即便是与其签订和约,也不会遵照执行。一如端平元年。”
袁甫话音刚落,边上又出来一人,是监察御史王遂。
“臣请弹劾淮西制置使史嵩之,作为前方统帅,却不思进取,勾结蒙古使者,一味求和!”谁都知道,无论是蒙古求和或是宋国求和,没有史嵩之的推动,哪个使者都不可能成行。
贾似道缩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引子,下面戏要怎么发展,已经没自己啥事了。
争吵声再起,有人弹劾,自然就会有人为史嵩之辩护。不过弹劾的声音似乎更多些。
御座上的赵昀开始皱起了眉头。
“陛下!”这次出来的是礼部侍郎游似,“微臣以为,既然蒙古已经派出使者,还是见下为好。以示上朝之大度与胸怀。至于是战是和,且待谈后再定。”
游似的意见,基本上是可以代表礼部的意思了。接待外国使臣,这本来就该归礼管辖。他避谈接待规格,也绕过战和争执,显然是有点和稀泥的意思。
“不可!”李宗勉终于发声了。这是近两年来朝廷上势头最为强劲的一个大臣。
端平元年,时任监察御史的李宗勉与史嵩之一起极力反对北伐。北伐失败后,史嵩之遭贬,李宗勉却得以升迁。あ七八中文817\8
之后,李宗勉突然就变成一个强硬的主战派,在临安清流中影响甚大,三学士子们都视其为意见领袖。
去年初,李宗勉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后,更是以指责史嵩之为己任,他认为史嵩之畏敌如虎,坐失战机。指责了整整半年时间后,他竟然又升官了,如今已是同签枢密院事,算是军部的高管。
“微臣主张,直接将蒙古使者击杀!以免将士分心,只有如此,方可上下齐力,谋得一胜。”
乔行简又睁开了眼睛,看了看李宗勉,心下有些不快。
同样是理学门人,他觉得魏了翁的弟子游似就比这个李宗勉更懂为官之道。作为吕祖谦的弟子,乔行简还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理学得到发扬。但理学内部派别林立,要想凝聚一心,连乔行简都觉得力不从心。他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去平衡与整合。
之前,在乔行简看来,只要是理学门人,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权益的交集与分配都相对简单。
乔行简所重视的,是让他深感忌惮的史家。尤其是史嵩之,一个掌控宋国大半军队的统帅,一旦入朝为相,那可能就是另一个史弥远。
朝中每一个文臣都是自称知兵,但真正能成为战场统帅的了了无几。这也是赵昀虽然不喜欢史嵩之,却只能重用他的原因。但这是危险的,一个掌握着几乎所有军队资源的朝廷重臣,想着都会让人害怕。
他相信官家也是这种看法,所以乔行简在指使别人攻击史嵩之时,并没有太多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