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李治安排好两人共同观测天象的事情以后,就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印刷机上面。
他准备既研究活字印刷机同时也研究雕版印刷机。
印刷书籍时使用活字印刷更能节省时间同时也能节约大量的雕版材料。
而印刷图案时则可以使用雕版,这样就能保证一次雕刻能够印制很多相同的图案。
机械的原理并不是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雕版印刷的机器极其简单,因此李天赐很快就设计出了两种机器。
在制作字模和雕版的材料选择上李天赐不得不做了一番取舍。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他选择使用铅块来制作做活字,使用木板来雕刻图案。
完成了设计图纸以后他将图纸扔给了杨思齐随后又将制作活字和雕版的工作交给了颜立德和阎立本两兄弟。
这两人对书法和绘画都有极高的功底,再加上常年待在将作监这种地方,应对简单的雕刻问题还是轻而易举的。
活字的雕刻倒是不需要对照书籍,但是雕版却需要李治来提供图样。
于是李治又将自己所写的书籍全都拿给了阎立本,让他对着书籍上的图画进行雕刻。
一通忙碌下来时间就已经来到了六月,李承乾此时也已经监国两个多月。
这段时间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因为到现在为止梁州,陇州等山南道西南地区依旧降雨稀少。
按照房玄龄等人的说法粮食歉收甚至是绝收的情况已经无法避免。
李承乾已经在房玄龄等人的建议下开始从市场上收购粮食,为即将到来的饥荒做好准备。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是如何顺利。
一来是春季的干旱使得很多州县都做出了粮食减产的预期。
大家都在想办法保留手中的粮食以便应对可能到来的粮食不足。
这种情况就带来了第二种不好的现象。
那就是市面上的粮食供给变得少了,粮价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不少。
李承乾已经以监国的名义下达了命令,要求各地详细统计大概的粮食产量,并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适当放宽粮食的管控。
朝中希望的是通过这种办法增大一些粮食的供应,好让朝廷能够购买到足够的粮食。
然而这种想法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自贞观元年开始大唐多地都先后出现过水旱之灾,百姓们的手中原本就没有多少余粮。
而掌握着大量良田的世家大族们虽然存粮够多却全都选择了囤积居奇,希望等到粮价多涨一些再进行贩卖。
李承乾眼见自己的命令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不免感到有些沮丧。
房玄龄劝说道“殿下也不必为此事太过忧心,眼下虽然收购一事进展缓慢,然则统计上来的粮食总量却足以应对灾情。”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一下随后继续道“依臣之见不如等到各地粮商主动放粮时再大量收购,想来足够于短时之内解决粮荒。”
李承乾叹气道“本太子自然想到了此节,然则眼下朝廷也没有太多余钱,一旦粮价过高恐怕也会有心无力。”
户部尚书戴胄接口道“殿下所虑极是,今年多地因为干旱而大量开挖水井,疏通沟渠,朝中的余钱确实不多。”
王珪道“司农寺今年研发出了几种新式农具,其中水转筒车于农田灌溉大有助力,眼下此农具已经在全国推广,想来可以促进一些州县的粮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