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生处处有遗憾
为了弄清楚李陵是否真的投降了,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他命令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与李广利会合;
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
汉军投入总兵力二十万人,其中骑兵接近十万,已经可以媲美当年的漠北之战了。
刘瀚上书请求主动出战,被汉武帝拒绝了,让他坐镇中央。
匈奴得知后,将妇孺家眷和资产迁徙至余吾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土拉河)北,且鞮侯单于率十万匈奴军队在余吾水南岸与李广利接战。
李广利与单于连斗十余日突围而归,韩说无所得。公孙敖与左贤王战,见战局于己不利,收兵而回。
刘瀚细数过李广利的战绩,这人不算名将,但也不算特别无能,战绩一般,军事才能勉强合格吧。
首先是公元前108年,武帝拜赵破奴为匈河将军,拜王恢为中郎将,骑都尉李广利为监军,出征楼兰与姑师。
基本是赵破奴在前面打,李广利跟着刷经验,战后赵破奴封为浞野侯,食邑增加,王恢封为浩侯,骑都尉李广利迁为羽林中郎将。
其次便是大宛之战了,公元前104年,武帝拜羽林中郎将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属国骑兵六千,以及郡国恶少年三万,西出玉门关,剑指大宛国,结果兵败大宛郁成。
次年春,三千多人黯然东归,驻扎玉门关,派人向武帝请罪。
其实,这一次不算完全怪他,毕竟创造了大汉最远的征伐记录,路途上困难确实多。
随即,第二次征伐大宛,公元前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五十名校尉、都尉,骑兵六万,带战马六万匹、骆驼和驴各万头,满载粮草,二征大宛。李广利屠轮台,破贵山,灭郁成,封为海西侯,食邑8000户。
至于结果,六万多人出发,战马六万匹,回来进入玉门关的只有一万多人,军马只剩下可怜的一千多匹……
效果是达到了,但回来的人很少,损失也大,勉强接受吧,领导嘛,很多时候只看最终结果,毕竟汉武帝心心念念的汗血宝马拿到手了,国威也打出来了。
然后,便是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期间李广利军队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汉军伤亡很大,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
而这一次出战,他13万对打10万匈奴人,汉军人数占据优势,步兵、骑兵协同作战,李广利还是没能获胜,却保存了力量,也不算特别丢人。
这些战绩看起来好像都有点差,但其实算是勉强及格了,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后世普通人,怕是让你管一个班都乱七八糟的,跟别说带上几万人去远征了。
要管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还要管打仗,那是要死人的,弄不好就是兵败身死。
这一次,在汉匈余吾水之战发起前,汉武帝特意交给公孙敖一个额外小任务,趁着此战深入匈奴,如果顺利得空,就把李陵从匈奴那里接回来。
公孙敖在稍后的余吾水之战中陷入包围,不仅仗打败了、按律当斩,李陵自然也没有接回,为了脱罪,公孙敖准备撒个弥天大谎:“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他想把将自己的战败责任甩锅给了李陵。
刘瀚自然不想他这么干,于是便派人给他送信了,“将军据实说话,打败仗是兵家常事,我会帮将军说好话的,想来陛下不会过于怪罪,李陵是否投降匈奴,千万要确认。”
其实公孙敖打仗的能力确实一般,但资历摆在那里,人家可是卫青的铁哥们。
刘瀚其实想亲自面见他的,但不好出长安,你大司马擅自离开长安,去见边疆出征将领,怎么看都不对劲,是要谋反吗?
公孙敖得到刘瀚的信,犹豫了许久,还是做了和历史上一样的选择。
刘瀚还是想再试一试,他得知消息侯,进宫劝解起来,“陛下,李陵应该不会为匈奴人卖力的,再说了,俘虏的话不一定可信。”
“大司马,怎么,就这么看好李陵,这么相信他,你跟他很熟吗?”
汉武帝脸色通红,“来人,将李陵全家斩首。”
“陛下。”
“够了,大司马是想替朕做决定吗?”
汉武帝很生气,此时的他像是愤怒的老虎,他感受到了欺骗。
“不敢。”
“伱有什么不敢的?你可是朝廷大司马,是我大汉战神,要不要这个位置你来做?”
“臣万死。”
刘瀚跪下来了,咚咚的磕着头,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汉武帝气略微消停了,或许也觉得自己说话重了些,语气缓和起来,“朕知道,你是受到了李陵的蒙骗,他是自己下马投降的,这是事实,而且若是他不教匈奴人练兵,这一次怎么会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