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原来小沙弥将郦雪璇也唤来了。前一段时间,多亏郦雪璇的精心照料,太傅身体才康复的如此之快。太傅着实喜欢这个孩子,此刻见到,温暖欣喜。
太傅扭头一瞅白复,正在一旁偷乐。徐太傅知道其中必要蹊跷,佯怒道:“还不从实招来?”
白复好不容易止住笑声,道:“太傅莫怪,当日游览独孤老阀主家中庭院,长孙大人偷偷塞给我一个字条,说独孤老阀主的家人将来一定会考我有关园林的题目,让我将答案好好记牢。我当时不以为然,没想到他们还没问,太傅您倒是先考起来了。呵呵”,
太傅心念一转,哑然失笑,心中暗道:“这个老家伙,倒会卖乖,偷偷透题。咳,我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年轻人的事,我们老家伙怕是瞎操心了。花落谁家,随缘吧。”
郦雪璇挽住太傅,笑道:“太傅,复师兄照着谜底猜题,不算数。您给我们好好讲讲呗。”
徐太傅笑道:“好,隔壁的园子也是经典的园林,咱们一边走,一边讲。”
小沙弥带三人步入另一个庭院,微笑施礼道:“徐居士,你们先请,我在这里等候师父,一会儿再与诸位汇合。”
道别后,徐太傅指着这个庭院道:“这片园林是了空禅师未出家时的作品,当年落成时,也是名动洛阳,连武曌皇帝也是流连忘返。”
白郦二人兴趣大增,尾随太傅入园赏玩。
徐太傅道:“‘掇山’起源于古典园林‘囿’中的‘台’,‘台’是高山的象征。
神话传说,东海之上有蓬莱、东瀛、方丈三座仙山。三座仙山诡秘绮丽,虚无飘渺,随风来去,若隐若现,云霞藏其面貌,海浪掩其形迹,只有道行深厚,根形方正的仙人,才能登上三座仙岛,见到仙子。
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
始皇帝入海求仙自然无果而终,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宫苑中仿照着三座仙山,挖池筑岛,修建兰池,形成‘一池三山’的格局,正式开始了园林中的‘掇山’匠法。
而用真正的石头堆山,始于汉朝。汉武帝开凿了太液池,‘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兰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太液池“周回千顷”,都在模仿浩渺沧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山水诗画的潜移默化,‘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叠山立峰的掇山匠法渐成风格,风行于天下。北魏洛阳华林园中有天渊池,宣武帝于池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
隋唐之后,以‘拳石勺水’象征山海,从此,‘移天缩地入君怀’。隋炀帝在洛阳西苑‘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丈,其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本朝大明宫内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水浩荡,中有蓬莱山独峙’。
流风余韵,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