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闶把这个笑话讲给狗儿,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他传进阿棣的耳朵去。现在新皇刚刚登基,正是靖难余威最强的时候,趁着大拳头的震慑还在,很容易通过一些政策。</p>
要是过上一段时间,某些人好了疮疤忘记疼,就会逐渐恢复到想要控制皇帝的老路上去。强势通过自然没问题,可何必去浪费那个工夫呢。</p>
很显然,阿棣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两天后,詹闶跟老和尚再次入宫议事,把具体的开拓和发展计划拿出来,并给出相关解决办法后,阿棣很快就被詹闶说服了,并且商定好了如何对付,或者说服那帮文臣的套路。</p>
连着商议了三个下午,终于基本敲定。詹闶也能腾出时间来,和徐增寿、张玉、谭渊等一众老牌和新晋勋贵们把酒言欢,遍游金陵城及周边风光景色。</p>
只是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家伙,总喜欢削尖脑袋觍着脸不请自来,打着开国勋贵之后的旗号,愣要加入到这个纯粹的靖难系圈子中来。</p>
没错,这个人就是李景隆,当初接连战败被撸了大将军的职位,阿棣进城后首批投降,给靖难军多次押运粮草装备的曹国公。</p>
靖难军上下,那都是硬生生的铁汉子,一路从北平打到金陵的。实话实说也有过被算计或者遇上逆风盘的时候,可靖难军从来没有逃跑过。</p>
你李景隆几次三番打不过就跑,跑了还特么好意思返回头来再打,和靖难军一系的根本就是两种人好不好。靖难军里边可没有这样的,硬凑上来有意思吗?</p>
而最不喜欢李景隆的还得是詹闶,甚至有点讨厌这个人。对于李景隆打仗水平怎么样,他没什么意见,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就是个草包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可是当初在滹沱河南岸,这个货拿三万多人当诱饵,就是詹闶绝对不能接受的了。</p>
三万多人啊,活生生的三万多条人命。那都是他的部下,跟着他去建功立业的。哪怕站在敌对位置的靖难军,都是采取投降不杀的制度,他作为自己人竟然能做出那样的事,詹闶对这种人不抱任何信心。</p>
哪怕那就是朝廷设下的计策,可你作为统军大将,真的没权利拒绝吗,还是说有谁用刀押在你脖子上逼着你去做的?</p>
名教那帮老爷们歹毒不是一天两天了,用什么样的烂招损招都不意外。可你作为一个武将,以战功封爵的武勋后代,却一点都不尊重和珍稀军人,那就是个垃圾。</p>
所以连着好几天,哪怕李景隆如何放下身段,怎么卖力接近,詹闶对他的示好都没给出什么正面回应。</p>
身为靖难第一功臣的詹闶都这样了,那其他靖难系的大佬们,自然更是不会给他多少好脸色。</p>
说回徐增寿,这个货也的确是够没溜的,亲自找上门来,向詹闶讨要那天答应给他的一柄宝刀。</p>
徐老四这人品质还挺不错,当年在金陵的短暂相处感觉也挺好,彼此之间也称得上交情。可就他这番做派,詹闶是真想打他一顿。</p>
知道的是他主动跟詹家拉近距离,是因为彼此关系好,可不知道的呢,还以为詹大掌教言而无信,连朝堂之上答应的事都能赖账的货色。</p>
阿棣是你姐夫没错,可你也不能太把小舅子这个身份当回事啊。前脚刚送了阿棣一柄宝刀,后脚就又给你一柄,你得是多不把宝刀二字看在眼里,多不重视阿棣的面子?</p>
不过想了一夜之后,詹闶好像又有点明白了,徐老四不是脑子不够用,而是脑子很够用的表现。</p>
作为勋贵、外戚,延续富贵加保命的最佳手段,无外乎就是在某个框架之内胡作非为,让皇帝觉得你没有威胁还有点用。</p>
真是没想到啊,连浓眉大眼的徐老四都这么奸诈。何止是上门讨要宝刀,怕是那天在殿上主动跟阿棣试刀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整个套路了吧。</p>
但是很可惜,这招对付阿棣可能好使,在詹闶这里却没用。詹家的地位,行道教的地位,都不是靠这种手段维系的。詹家最大的好处是对大明有用,是懂得如何帮助大明不断前进,这里边最需要的是能力和理智。</p>
于是乎,徐侯爷的要求就迟迟没有被答应。直到几天后这事传进了宫中,阿棣亲自过问了,詹闶才答应让人从北平送一柄宝刀过来。</p>
为了这个事,徐老四也被他家大姐叫进宫里狠狠批评了一顿。但也没什么卵用,这货前脚出了宫,后脚就跑到詹家继续讨债。詹闶都开始怀疑,自己以前是不是认识了一个假的徐老四。</p>
伴随着这些沙雕而欢乐的事件,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七月初一,要正式迈出永乐朝大改革的第一步了。</p>
凌晨两点多,詹闶就不得不从温柔乡里爬出来,在郑娥和李姵的伺候下洗漱了穿好了衣服,简单垫巴两口,带着长随上马直奔皇城。</p>
来到午门外,有资格大半夜起床的已经到了不少。一些还算攀得着交情的,和有上进心的大臣,也纷纷过来和詹闶打招呼。</p>
对于这些人,詹闶是不排斥也不拉近。阿棣这才刚当了皇帝没几天,人际关系且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分辨之后才能有个眉目,乱交朋友可能会出事的。</p>
再说行道教的总坛要在北平,詹闶自己将来也会以北平为根据地,短期之内和这些南面的官员没多少打交道的必要。</p>
应付着打过招呼,徐老四也来了,两人一起去了勋贵们所在的朝房,里边张玉等人也已经到了,大家就闲聊起来。</p>
话说这朝房,也算是明朝皇帝给臣子们为数不多的小福利之一。上朝的时间在五更,大臣们很多都是三更出头就到,总得有个熬时间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