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投资生涯中,我逐渐意识到,相对于高超的投资技巧,正确的投资思路能让投资者少走很多弯路。</p>
就像你打算开车去某个地方,车子的速度或者你的车技有多棒并不能决定你能否更早到达目的地,而正确的路线图才是决定你是否能真正到达目的地的关键因素。</p>
那如何拥有正确的投资思维呢?</p>
我们参考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之路:在巴菲特还是大四学生的时候,就拜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着作——《聪明的投资者》。</p>
也正是这本书帮助巴菲特形成了最初的基础投资思维,同时在巴菲特之后的求学道路上跟随格雷厄姆做投资,仅两年时间就把个人资产从9800美元增长到美元,几乎翻了一倍。</p>
之后,随着格雷厄姆宣布退休,巴菲特组建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也是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的运作模式;</p>
十三年后,巴菲特的个人年化收益率为29.8%,个人财富超过2500万美元,是导师格雷厄姆退休时一生累计财富的10倍以上!</p>
因此,从股神的投资之路我们可以看到,有生之年遇见一位优秀的导师是可遇不可求的。</p>
但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前人的正确思维来为自己的投资之路保驾护航。</p>
而这本书相对于其他主要内容为叙述投资技巧和理论的理财书籍来说,会更着重于教会普通人如何构建一个正确的投资思路框架,以获得未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p>
换句话来说,格雷厄姆——一位擅长割韭菜的大鳄,写了一本教小韭菜们如何保护自己投资收益的书。</p>
全书共计32万字,分为20章,为了帮助小伙伴更好地解读这本书,我们会用三个问题来带小伙伴们分步解析本书的精华内容。</p>
第一、你是否是一名聪明的投资者?</p>
(第一章-第八章)</p>
第二、聪明的投资者都在买什么?</p>
(第九章-第十五章)</p>
第三、聪明的投资者如何择时?</p>
(第十六章-第二十章)</p>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我们就先来了解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聪明的投资者?</p>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关键词,“聪明”和“投资”。</p>
但格雷厄姆认为投资领域的聪明跟智商和学历无关,“聪明”应该是指有耐心,能约束自己,渴望学习,同时能够驾驭情绪,懂得反思的这一类人。</p>
但“投资”的定义就比较复杂了,而且大部分人很容易把“投资”与“投机”混淆。</p>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p>
一、投机行为</p>
在格雷厄姆统一和明确了“投资”的定义之前,投资是一个多义词:</p>
一些人认为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如债券是投资,而购买股价低于净现值的股票的行为则是投机。</p>
但格雷厄姆认为,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p>
比如,借钱去买投资品,并希望投资品在短期内获利的决策,不管买的是债券还是股票都是属于投机。</p>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永远不要去借钱投资”。</p>
投机最常见的行为就是期望短期内以小博大来获得超额收益。</p>
港股打新就是属于投机行为,而并非投资。为什么说它是投机行为呢?</p>
首先,港股打新需要认购,而部分新股的发行价较高,且喜欢扎堆发售。但我们现有的账户现金可能无法支付较高的认购资金,这就需要用到港股来融资认购。</p>
这就满足了“借钱买投资品”的第一个投机行为条件。</p>
第二,港股市场不同于A股主板市场,它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一般15天可以完成申购到上市卖出,这就满足了第二个“短期内获利”的条件。</p>
而新股上市首日就会完全释放出市场情绪,所以对于港股打新的操作我们一般都是建议上市首日无论盈亏,均要及时卖出。</p>
但是经常会看到很多小伙伴们把投机的打新行为误解为是在做“价值投资”,哪怕上市当天亏得一塌糊涂,也还是舍不得出手,并且还在期待它能够重新回归“价值”。</p>
那么,港股的新股是否有投资价值呢?</p>
其实啊,像这类在港股上市的公司,由于港股的上市规则没有A股主板这么严格,并且也接受正在亏损的公司上市。</p>
所以,只要公司IPO的“故事”说的够动听,就有几率获得成功上市的机会。再叠加港股T+0和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规则,就导致了港股波动风险较大的特性。</p>
因此,虽然大部分新股会因为市场情绪而获得较高的估值评分,但一旦等到上市后,散户获利纷纷出手,市场给予不理性的高估值就会开始回落,紧接着就会迎来一段漫长的下跌。</p>
直到公司用业绩证明了当初的“故事”,估值才有可能重新回归正常区间。</p>
因此,对于这类未来确定性不强的公司,我们赚是“市场情绪的钱”,并非是“公司成长的钱”。</p>
所以,这里可以得出结论:港股打新属于投机行为。</p>
二、投资行为</p>
格雷厄姆认为一项业务被称为投资有三个条件。</p>
第一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p>